美篇六六网 >工作计划

大班小猴子教案模板8篇

教案的准备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成果,教案的编写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下是美篇六六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大班小猴子教案模板8篇,供大家参考。

大班小猴子教案模板8篇

大班小猴子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通过故事及小实验,深入理解故事情节;

2、知道遇事多动脑筋;

3、学习词语“倒影”,能清楚完整不离题地回答问题。

4、能仔细倾听故事,理解主要的故事情节。

5、通过观察图片,引导幼儿讲述图片内容。

重点难点

重点体会猴子们捞月亮前的表现,这故事说明了什么问题。

活动准备

1、配乐故事《猴子捞月亮》录音。

2、每桌一盆水,一只手电筒。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起幼儿对中秋节的回忆。

“昨天是什么节日?”

“你是怎样过中秋节的?”

“中秋节的月亮是什么样的?”

二、讲故事《猴子捞月亮》

三、当讲到“老猴子说:‘快想办法把月亮捞上来’时,停止讲述,提问:

“你猜猜他们是怎样捞月亮的?“(想各种办法)

“月亮捞上来了吗?为什么捞不上来?”

四、小实验

用手电筒当月亮,水盆当井,并让幼儿观察,“水中‘月亮’的影子是什么样的?用手去捞,‘月亮’变得怎么样了?”使幼儿感知水面很平时,“月亮”是圆圆的,用手一抓,水面有了波纹,影子就碎了。

五、教师接着把故事讲完,提问:

“故事的名字叫什么?”

“小猴子在井里发现了什么?”

“它们用什么方法捞月亮?捞到了没有?为什么捞不到?”

“最后,老猴子一抬头,看见了什么?它对小猴子说了什么?

“听了这个故事,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六、欣赏配乐故事《猴子捞月亮》。

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用孩子们喜欢听故事的形式开展,这样极大的激发了孩子的学习兴趣。在揭示故事所讲的道理时,我没有直接给孩子们说出答案,而是让孩子们自己悟出道理来。特别是小组进行试验这一环节,幼儿开心得不得了,对“水中成像”也有了深刻的认识。

小百科:猴子是三种类人猿灵长目动物的成员,灵长目是动物界的种群,猴子一般大脑发达,眼眶朝向前方,眶间距窄,手和脚的趾(指)分开,大拇指灵活,多数能与其他趾(指)对握。包括原猴亚目和猿猴亚目。

大班小猴子教案篇2

目标:

1.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旋律,学唱歌曲,并用动作表现歌词内容。

2.根据手指游戏的提示及反思,记忆歌词内容。

3.在合作游戏中感受母亲对小猴子的关心,知道要保护自己和同伴的安全,不过分用力抓握。

准备:

幼儿玩过“五只猴子荡秋千”的手指游戏。

活动过程:

1.情境导入。

教师:猴妈妈有三个顽皮的猴宝宝,它们最喜欢做的事就是在床上跳,这次他们发生了什么事,我们来听一听。

2.教师清唱,引导幼儿初步熟悉旋律和歌词。

(1)清唱歌曲1-3段,引导幼儿整理情节和歌词顺序。

教师:你听到了什么?

教师:一开始几只猴子?在干吗?(在床上跳)哦,三只猴子在床上跳。发生了什么事情?后来呢?最后呢?为什么猴子会一个个减少呢?

教师:妈妈急得怎么样?叫什么?歌里面到底是怎么说的,我们来听一听。

(2)教师清唱第二遍,引导幼儿准确听辨歌词。(允许幼儿跟唱)

教师:开始发生了什么事?歌里是怎么说的?(带领幼儿说清歌词练唱第2句。)

两只猴子跳的时候发生了什么?一只猴子呢?还是“有一只”么?

教师:妈妈大声叫什么?歌里是怎么说的?

3.手指游戏,帮助幼儿学习歌曲。

(1)教师边做手指游戏,边歌唱,引导幼儿观察。

教师:三只猴子蹭蹭蹭,跳到我的这张床上来啦!看看他是怎么跳的`哦!

教师表演。

教师:用哪几只手指表示?唱到哪一个字的时候(别)把猴宝宝拉下床的?

(2)带领幼儿分段玩手指游戏,学唱歌曲。

教师:记得及时把猴宝宝拉下来哦!

第一段结束。教师:现在还剩几只猴子呀?(检查幼儿是否伸出的是两根手指)

两只小猴子听好间奏哦!

第二段结束。教师:现在还剩几只猴子呀?(一根手指)一只小猴子听好间奏哦!

第三段结束。

教师:我刚才听到好像有人唱小猴子头上摔了一个包的时候和王老师有一点点不一样,你们听出来了么?

只剩一只猴子的时候,是“它的头上摔了一个包”还是“有一只猴子头上摔了一个包”?

有人说是“它的”,有人说是“有一只”,我们怎么才能知道到底哪个是对的呢?

(3)完整随音乐游戏一次。

4、合作游戏。

(1)教师与全体幼儿游戏,强调手指都要缩回去。

教师:这次你们都来做小猴子,我现在是魔力猴妈妈,手在空中一抓,你们的小猴子全都被怎么样?(抓到了)是三只都抓到了么?(每一次抓到一只)什么时候小猴子缩回去不跳了?(别再跳)

(2)教师与个别幼儿游戏,引导其余幼儿观察。

教师:你来表演三只猴子,猴子的部分就由你来唱,好么?我来表演妈妈,妈妈的部分就由我来唱。

教师:我是怎么抓住他的?(抓住手指,然后松开)

要用力抓么?(不能)为什么?(猴宝宝会疼的)

什么时候抓?(赶快)

(3)幼儿之间游戏,提醒幼儿注意安全。

教师:这次女孩子做猴妈妈,男孩子做三只猴子。猴妈妈要注意什么?谁来说一说?(轻轻的抓)

幼儿合作游戏,提醒幼儿注意安全。

大班小猴子教案篇3

设计意图

?三只猴子》是一首诙谐幽默的儿童歌曲,旋律简单,歌词有趣,通俗易懂,深受孩子们的喜爱。歌曲中表现了小猴子在床上蹦蹦跳跳摔跟斗的情形,这种情形与幼儿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根据大班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借助图谱引导幼儿理解歌词,并以游戏贯穿其中,让幼儿在自然轻松的环境下学唱歌曲,感受歌曲的诙谐幽默。同时小猴子没有秩序的蹦跳,导致受伤去了医院,教育幼儿要懂得安全意识,。本节课采用了听觉、视觉和参与的方式,让幼儿在反复的倾听中用动作表现歌曲。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幽默诙谐的情绪,体验歌唱活动的乐趣。

2.尝试用不同的节奏表现歌曲,培养幼儿感知节奏的能力。

3.在听听、说说、玩玩的过程中理解歌曲内容,逐步学唱歌曲。

重点难点

1.感受歌曲幽默诙谐的情绪,体验歌唱活动的乐趣。

2.尝试用不同的节奏表现歌曲,培养幼儿感知节奏的能力。

活动准备

歌曲音乐、歌曲内容相关图片若干节奏卡片

活动过程

一.欣赏歌曲,理解歌词。

1.倾听《三只猴子》音乐

孩子们,你们喜欢玩游戏吗?(喜欢)那今天老师就带你们一起玩一玩。不过呢,在玩游戏之前,我们先来听一首好听的歌曲,听一听

提问:歌曲里都有谁?

2.倾听《三只猴子》音乐

我们再来听一听歌曲里到底有几只猴子?它们发生了什么事?(三只猴子)三只猴子在干嘛?(三只猴子在床上跳)后来呢?(有一只猴子头上摔了一个包)妈妈怎么啦?(妈妈急的大声叫)叫它干嘛?(赶快下来别再跳)教师提问,幼儿根据问题回答,教师出示歌词图片并朗读这部分歌词,帮助幼儿清楚歌曲内容。

我们给这首歌曲取一个名字叫什么?(三只猴子)

二.节奏游戏,感知歌曲。

谈话:孩子们,小猴子也真是啊,干嘛在床上跳?(好玩)是啊,床上可好玩了,可是小猴子就是不会跳,跳的头上都起包了。

提问:那怎样跳头上才不会起包呢?

你们都想玩蹦蹦床的游戏吗?(想)老师知道有一个地方,在节奏游戏的王国里有好多不同的蹦蹦床,那我们今天就去那里玩一玩。不过呢,去那里玩的孩子都要听着音乐有节奏的跳,你们会不会有节奏的跳?(会)那我们现在就出发。

1.播放《三只猴子》前三段音乐

教师讲解:跳的时候要有一定距离,有节奏的跳。幼儿听音乐尝试跳一跳。

教师小结:你们都会有节奏的跳,你们觉得你们的头上起包了吗?

2.播放《三只猴子》第一段

教师讲解:在这首歌里每句话有4拍,每一句跳4下,一拍跳一下。教师出示节奏卡片 ︳ⅹⅹⅹⅹ︳,幼儿按节奏跳。

3.播放《三只猴子》第二段

三只猴子是三个好朋友,你可以和三个好朋友整齐的跳吗?三个好朋友一组,手拉手按节奏跳。︳ⅹⅹⅹⅹ︳

4.这个节奏你们全会跳了,现在更难了。我们换成这样。教师出示节奏卡片︳ⅹⅹⅹⅹⅹ︳观察xx这个一拍要跳两下,要比前面的快一些,教师唱,幼儿用手拍出节奏。哪只小猴子想来试一试?(一人示范)教师清唱,谁愿意和他一起上来跳一跳?(跟音乐跳)

5.教师更改节奏型︳ⅹⅹⅹⅹⅹ︳

︳ⅹⅹⅹⅹⅹ︳

︳ⅹⅹⅹⅹⅹ︳

6.幼儿分小组摆一摆,试着跳一跳,教师巡视指导。

7.展示各组摆出的节奏型,教师边弹边唱,幼儿按自己摆出的节奏型分组展示,其他幼儿伴唱。

教师小结:老师发现你们配合得很默契,小猴子要像你们这样跳的话,头上就不会起包了,因为你们会有节奏跳,才会比小猴子安全。

8.我们跳了那么长时间是不是感觉也很累了,想得起来这首歌是怎样唱的吗?让我们听着音乐一起来唱一唱吧。(幼儿跟随音乐边唱边做动作)

三.听歌曲第四段,并学会演唱

孩子们,最后三只猴子去了哪里?让我们一起听一听歌曲中是怎样演唱的?

1.倾听《三只猴子》第四段

提问:小猴子最后去了哪里?(医院)

它们的心情是怎样的?(伤心、难过、无聊、孤单……)

让我们带着小猴子的心情一起唱一唱吧。(师幼一起清唱)

四.安全教育

孩子们,你们想对小猴子说些什么?

教师小结:孩子们,我相信小猴子听了你们的话再也不会在床上乱蹦乱跳了,在床上乱蹦乱跳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如果你想玩蹦蹦个床的游戏,可以让爸爸妈妈带你去,也可以像我们今天这样有节奏的跳,你们都是大班的孩子了,要学会保护自己。

好了,我们跳了那么长时间是不是感觉身体有点累了,让我们到外面去放松一下自己的身体吧。

活动反思

?三只猴子》是一首诙谐幽默的儿童歌曲,歌词通俗有趣,旋律简单,易于被孩子理解接受。在活动中,把形象的图词和图谱贯穿在游戏中,让孩子们学的更快更好了。在这个活动的节奏游戏环节中,分组展示节奏型的时候有个别孩子对自己组中摆出的节奏型跳的时候没有把握好,经过再次指导调整,孩子们跳的很有序、准确。在活动中穿插钢琴伴奏,使教学效果出奇得好,所以在以后的音乐教学活动中,应合理使用钢琴伴奏,帮助孩子轻松愉快地学习。

大班小猴子教案篇4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小猴子吗?那你们知道小猴子住在什么地方吗?

老师来告诉你们小猴子真正的家在山上。有一天,小孩子想下山玩玩,它下山以后发生了什么事呢?你们想听吗?好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13课《小猴子下山》。

二、新课:

1、请同学们把书翻到53页,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画出生字,标出自然段。

3、指名认读生字。开火车读生字卡片。

4、分段指名朗读课文,纠正生字的读音。

三、分段学习

1、学习第一自然段

①、小猴子下山来到了什么地方?看到什么?心情怎样?它是怎么做的?

②、用动作演示掰、扛、扔、捧、摘这些动作。

③、为什么要掰玉米?又为什么要扛着走?

④、这一段中哪些词应该重读,画出应该重读的词语,自己试着读读看。边读边用动作表演出。

2、想一想老师刚才提出了哪些问题?

学生自学课文的2、3、4自然段。

出示学习向导,指名向导。学习向导:

1、读一读:小猴子来到什么地方?看到什么?心情怎样?

2、议一议:小猴子是怎么做的?你认为哪些词应该重读?画出重读的词。

3、演一演:请你边有感情的.朗读边表演这一段

课文。

①、喜欢学哪一段就学习哪一段,可以自己学也可以小组讨论学习。

②、学生汇报学习结果。

3、我们一起学习课文的第五自然段,齐读第五自然想一想,小猴子下山看见那么多的好东西,最后的结果怎么样?它为什么会空着手回家?

4、填空练习。(出示投影)填空后任选括号里的一个词语说一句话。

5、指1、2名学生看投影复述课文内容。

6、联系学生实际,说说自己平时做事情的时候有没有像小猴子一样的做法呢?

学生检查自己平时做事的方法是否正确。

7、表演课文内容。

8、想象扩展:讨论小猴子空手回家后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猴妈妈会对他说什么?

9、续编课文,编一个《小猴子第二次下山》的故事。下一节课评一评,讲一讲看谁编得精彩。

大班小猴子教案篇5

教学目标

倾听教师的示范演唱,分辨各声部、感受多声部歌曲特有的此起彼伏的美感。

通过分辨、模仿学习,在合唱中坚持自己的声部,并初步体会与其他声部和谐合作的愉悦。

教学准备

熟唱歌曲《三只猴子》的第一声部。

歌曲音乐;钢琴。

教学过程

一、复习歌曲《三只猴子》。

二、学习二声部衬词。

1、听音乐拍节奏。

师:"你们会不会把这首歌的节奏拍出来呢?"

2、带领幼儿跟着乐曲拍手感知节奏型︱x x︱xx x︱。

3、尝试在︱x x︱xx x︱的节奏型中加入衬词:"别、跳、别跳、跳",并跟着音乐节奏说唱衬词。

三、学习二声部演唱。

1、欣赏教师合作表演的二声部合唱《三只猴子》,发现二声部演唱的特点。

师:"今天,我和另外两个老师要为你们演唱《三只猴子》,请你们仔细听,在欣赏完后回答问题:我们三个人唱的一样吗?如果不一样,哪里不一样?"

2、学习二声部合唱。

(1)教师唱歌词,幼儿尝试配唱衬词。

师:"下面我和你们一起来唱这首歌,你们想演唱哪一声部?"要求:坚持自己的声部,不要把衬词唱丢。

(2)教师播放乐曲,幼儿加入二声部衬词。

要求:能跟上音乐的节奏,把衬词唱稳。

(3)幼儿分两个声部尝试合作演唱歌曲。(小组长带领,交换声部)要求:把旋律拉高,衬词唱低,要学会控制音量,唱出两声部歌曲特有的此起彼伏的美感。

四、学习三声部合唱。

1、欣赏老师表演的三声部合唱。

师:"下面我们三位老师还要为你们表演合唱,请你们仔细听我们唱的是不是一样,哪里不一样?"

2、教师、幼儿、客人老师一起表演三声部合唱。

五、简单小结,自然结束。

大班小猴子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在看看说说的基础上,初步了解故事的内容。

2、认识词组:蘑菇 树叶 荷叶 手帕

重点:在看看讲讲的基础上,初步了解故事的内容

难点: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大胆说,可以用很多办法来解决躲雨。

材料准备:

图加文图片一幅 目的词组:蘑菇 树叶 荷叶 手帕 故事录音

活动过程:

一.引入主题

1.教师模仿“滴答、滴答”的声音,问这是什么声音?

2.下雨拉,我们小朋友上幼儿园、或是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外婆家玩,那该怎么办?(幼儿自由讲述)

3.教师简单小结:小朋友的办法真多,有穿雨衣、雨鞋、撑伞、戴帽子等出门就淋不到雨了,你们真聪明。

二.出示图加文图片,初步了解故事内容。

1.师生一起欣赏故事。

2.刚才我们一起听赏的这个故事和我们平时学习字宝宝时有什么不一样?

3.教师小结:以前,我们小朋友认字宝宝时,都是只有字宝宝而没有图片的,今天老师给我们小朋友看的这幅图既有很多的字宝宝,还有很多漂亮的图片呢,这种内容叫图加文故事。

4.教师一边念故事一边插问,帮助幼儿了解故事。

(1)看看有哪些小宝宝都没有带雨伞呀?

(2)指点图片兔妈妈,问这是谁呀?对呀指念兔妈妈。

指点图片兔宝宝,问这是谁呀?指念小白兔。

指点图片蘑菇,这是什么呀?指念蘑菇并出示目的词组:蘑菇。

(3)用相同的方法认识:树叶、荷叶、手帕。

5.认读词组:蘑菇、树叶、荷叶、手帕

三.游戏:哪个字宝宝不见了

1.复习今天所学的词组。

2.教师总结,引起幼儿下次学习的兴趣。

大班小猴子教案篇7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具体的教学活动进一步理解减法的意义,巩固减法的计算方法,正确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情感目标: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

进一步加深减法的意义,巩固算法。

教学难点:

正确计算

教学准备:

每人一套数字卡,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师:花果山风景优美,这里的小猴也特别好客呢。今天它们想摘一些鲜美的桃子与小朋友们分享。想知道今天发生的故事?

生:想。多媒体示主题图:

师:请同学们按照顺序(指指点子图),仔细观察画面,你能编一个数学故事吗?停2分钟,教师引导性的指着主题图。

一天,有几只小猴子看到山下的树上有很多美味的大桃子,于是,就派了一个小猴子下山摘桃子给大家吃。小猴子高高兴兴的下了山,很快就完成了任务,摘了好多桃子。但小猴子想:好不容易下来一次,要出去玩玩才好。于是,小猴子继续往山下走,不一会儿,来到了河边,小猴子一眼就看到了两只小青蛙在那里唱歌,这时候顽皮的小猴就跑过去,要吓吓它们,结果小青蛙被小猴吓得扑通、扑通跳下水。这下,小猴没的.玩了,就想回家了,他回头一看“咦!我的桃子哪去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事不能只顾眼前,像小猴那样光顾玩忘了桃子就不对了。师:谁来讲?(指一名学生讲故事)师:故事讲的真动听!仔细观察,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师引导先看图1、 2,再看图3、 4)

生:树上有9个桃子,摘走4个,岩石上原有7只猴子,下来了一只去摘桃子。(加法也行)

岸上有2只青蛙,被小猴吓得全跳到了水里。花上原有8只蝴蝶,飞走了5只。篮子里原有4个桃子,掉到水里4只。

师:同学们都是火眼金睛,观察的真仔细。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生:树上还剩只桃子?(板书、重点讲)岩石上还剩几只小猴?花上还剩几只蝴蝶?(板书)岸上还剩几只青蛙?(板书)篮子里还剩几个桃子?

二、学习新课

1、解决“树上还有几只桃子?”

师:同学们很棒,提出了这么多数学问题!这节课我们重点来解决这3个。(手指问1、问2、问3)师:(指问1)我们先来看第一个问题,要求树上还法剩几个桃子?(语速慢,指图)想一想树上原来有几个桃子怎么样了呢?(语速快)谁会列算式?

生:9-4=5(板书:9-4=5)师:同意吗?(同意)为什么列减法算式呢?(一顿)生:要求还有。.。.。根据学生讲得再找学生说)

师:看,他说的多好!谁能像他这样再说一遍?(不错,谁能说的更流利?)

同位互相说想法。

师:(指着9-4=5)9-4=5,唉,谁来说说你是怎么算出来的呢?

生:因4+5=9,所以9-4=5师:说的真好。谁还想说说?生:因为9可以分成4和5,所以9-4=5

师:对。

生:数一数

师:这种方法也不错。那你们最喜种方法呢?说给你同位听一听!(同位互说)2、解决“花上还剩几只蝴蝶?”

师:同学们表现的真棒,唉,这个问题“花上还剩几只蝴蝶?”你会解决吗?

师:你是怎么列的算式?指一生口述:生:8-5=3

师:同意吗?你为什么列减法算式?

生说:“要求……师:(指着)8-5=3,你是怎么算的?

生:5+3=8,所以8-5=3

生:8可以分成5和3,所以8-5=3师:你们真了不起,用不同的方法算出了8-5=3.我们再来看这个问题:岸上还剩几只青蛙?又该怎样列式呢?

3、岸上还剩几只青蛙?

师:(示图3、图4)指引认真观察这两幅图,岸上后来有几只青蛙?跳入河中几只?要求岸上还有几只青蛙,该怎样列式呢?

生:2-2=0板书:2-2=0师:唉,为什么用减法计算?

生:要求师:2-2=0,你是怎么想的?生:原来有2只青蛙,全跳水里了,岸上一个也没有了。

师:说的真清楚。那“篮子里还有几个桃子”你会列式吗?

生:4-4=0师:一样吗?(一样)板书4-4=0(个)师:小猴子做事真是三心二意,没有捉到青蛙,还丢了桃子。可不要学它哟!

师:同学们看这两算式(指算式2-2=04-4=0)发现了什么?

生:得数都是0

生:都是相同的数相减。

师: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两个相同数相减就等于0,唉,老师出几个题考考你!

师:7-7=?6-6=?1-1=?

师:那2-0=?生:2-0=2

师:怎么想的?

生:从两个里面一个都没去掉,所以还是2个。

师:说的真好!老师再说几个:你们能举个这样的算式吗?生举例。

师:奧,通过这几个算式发现一个数减0等于?(还是这个数)总结:真聪明,来看黑板,今天我们继读学习了减法的知识。(板书:减法)

三:练习看来同学们学的很好,老师出个练习题考考你,比一比那个小朋友最棒!

1、口算练习师:这儿有几个口算题,听清要求:先读算式再说得数。好,先找坐的好的同学口答。(点名3人)看看那一排同学坐的最好。来接火车。看来同学们的积极性很高,我们来抢答好不好?听清要求:当老师读完算式时,你们再说得数。

2、看图列式

师:太了不起了。小金鱼也来到我们课堂。谁来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师:能根据图意列出两道减法算式吗?这是数学书42页的第4题,把算式写在书上。

生:独立列式。

师:你怎么写得第一个算式?一样吗?第二个呢?

师:7-3=4你是怎么算出来的?

3、小鸡回家

师:我听说咱班的同学很爱帮助人!这儿有几只小鸡找不到家了,快来帮帮它吧!(出示图)谁来说说怎样帮助它们?生:

师:请同学们仔细算,相信你们能正确的连线。生独立活动。

师:我们来看这个同学的。(示作业纸)

说:这只小鸡同意吗?(看投影这只小鸡?

师:全对的举手?有的错的吗?那8-6=2你是怎么计的?

4、小游戏

师: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吗?你们手里都有一套数字卡片,每人抽一张卡片,和你同位组成一道减法算式,说出得数;把卡片放回,再进行下一组。咱比一比,看谁答出的得数多。

学生活动。全课总结:师:同学真的很棒,解决了一个一个的问题。通知今天的学习,我们对减法有了更多的认识。这节课你表现怎么样?

大班小猴子教案篇8

活动目标:

1.大胆猜想故事内容,学习用”……突然……”的句式表达画面……

2.理解”突然”的意思,体验”突然”的趣味,尝试进行故事续编。

3.理解故事内容,记清主要情节,初步学习人物的简单对话。

4.理解故事内容,能认真倾听,有良好的倾听习惯。

重点:学习用重复的句式表达画面的内容,并能大胆猜想故事发展

难点:理解”突然”的意思,尝试讨论续编故事

活动准备:《突然》ppt

活动过程:

一、抛出问题,激发幼儿兴趣

1、师:小朋友们,朱老师遇到了一个难题,你们能帮助老师吗?你们知道”突然”是什么意思?

2、”突然”是不是这意思呢?老师找了一个故事,我们去故事里找答案吧。

二、阅读猜测,理解故事

1.出示图片1:你看到了什么?哦!看到了一只蜘蛛,那它在干什么呢?蜘蛛荡着秋千,它的心情怎么样?我们也来和小蜘蛛一起荡秋千吧。

2.一只小蜘蛛正吊在树枝上荡秋千,荡呀荡呀,突然--咦,发生了什么事情呢?请小朋友来猜一猜。引导幼儿猜测,教师做适当的回应。

3.出示图片2:看,这只蜘蛛到底怎么样啦?那公鸡是怎么吃到它的呢?嗯,一只公鸡跳起来,”啊呜”一口吞掉了它!

4.现在公鸡的心情是怎样的?为什么?它带着快乐的心情会去干什么呢?

5.出示图片3:公鸡在干什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请一小朋友学公鸡唱歌)公鸡高兴的站在草垛上唱歌,突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出示图片4)怎么啦?对,一只狐狸扑过来,”啊呜”一口吞掉了它!

6.出示图片5、6:狐狸啊,吃的饱饱的,觉得口渴了,然后去干什么啦?去了湖边喝水。我们来学学狐狸喝水的样子。(教师讲述:狐狸正在湖边喝水)突然--又发生了什么事情呢?请谁来说说?突然--一只狮子窜了出来,”啊呜”一口吞掉了它!

7、出示图片7:后来,狮子吃了狐狸之后在干什么?

8、一只狮子在灌木丛中撒尿,突然--(出示图片8)谁能用突然说一说发生了什么事情:突然,一只霸王龙冲了出来,”啊呜”一口吞掉了它!

9、完整欣赏讲述故事图片1--810、师幼共同讲述故事

三、续编故事,激发想象

1.出示图片10:这只霸王龙吃了一只大狮子,霸王龙会去干什么呢?吃饱了的霸王龙正躺在太阳底下休息呢……突然--会发生什么事情?(出示图片11)

2.幼儿自由讨论,续编故事

四、欣赏原创,自然结束

1.出示图片12:咦?发生了什么事?

2.一条毛毛虫钻进了它的鼻孔,接下来会怎么样呢?

3.突然--啊……嚏……(教师演示课件13),谁来说一说?

4.集体表述画面,好,我们大家一起来说一说:霸王龙打了一个大大的喷嚏,把蜘蛛、公鸡、狐狸、狮子全部都喷出来了。

五、联系生活,说说”突然”

1、这个故事的题目叫《突然》。小朋友们你们现在知道”突然”什么意思了吗?

2、故事中发生了很多突然的事,其实我们生活中也有。

3、出示图片13、14、15:图片中小女孩在干什么突然会发生什么事情?之后两幅幼儿看图讲述。

4、你能用突然说说”生活中的事情吗?

活动反思

一、激趣引入

出示课题后,我让学生自己质疑,“冬天到了,人们怎么过冬?那可爱的小动物又如何过冬呢?”从儿童有兴趣的话题导入,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学生非常积极地投入课堂。”接下去,我引导学生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边读边找答案,使学生做到有目的地去读书。

二、以读代讲

在教学中,我注重以读为本,以读代讲,让学生用各种方式朗读,通过充分地默读、小声朗读自主获得情感体验。这样学生有了自由朗读的空间,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学生通过读第二自然段小蚂蚁和喜鹊的对话了解到燕子、杜鹃、黄鹂到南方过冬,到第二年春天再飞回来;喜鹊在当地搭窝过冬。通过指导学生读好第三自然段的语句,学生体会到了青蛙冬眠过冬的方式。

三、在表演中体验、感悟喜欢表演是孩子们的天性,表演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表现力与创造力。教师实实在在地把课堂还给学生。比如在教学“冬眠”时,我请小朋友上来扮演青蛙,表演青蛙和小蚂蚁的对话。通过小朋友的表演、评价,知道了青蛙冬眠时应该是不动的,因为青蛙冬眠是不吃不动的。如果能让学生表演一下青蛙冬眠的动作就更加深了对“冬眠”这个词的理解。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幼儿园大班数学二等分教案8篇

幼儿大班数学1到10的教案推荐8篇

幼儿大班数学1到10的教案最新8篇

幼儿大班数学1到10的教案精选8篇

幼儿园大班科学光和影教案推荐8篇

小刺猬教案参考8篇

小班《小画家》教案8篇

幼儿园大班科学光和影教案精选8篇

幼儿园大班科学光和影教案优质8篇

小蜘蛛的音乐教案8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74234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