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的编写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风格和偏好,教案的撰写过程需要教师仔细思考教学方法,从而提升他们的教学技能,下面是美篇六六网小编为您分享的鸟的天堂教案5篇,感谢您的参阅。
鸟的天堂教案篇1
教材简析
?鸟的天堂》是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的作品。文章记叙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不同景象,表现了大榕树的庞大、茂盛,以及被称作“鸟的天堂”的名不虚传,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中这种生命现象的热爱和赞美。
文章在表达上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抓住景物特点,进行静态与动态的描写;二是借景物描写表达感情与直接表达感情相结合。
教学目标
1、学会课文“茫、桨”等几个生字,理解“留恋”等词语的意思,能用“陆续”等词语说话。
2、分辨课文中写作者联想和见闻的句子。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会最后三个自然段。
4、体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增强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分辨文中描写作者联想和见闻的句子。
体会鸟与树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美。
教学过程
一、说“天堂”
1、“天堂”──同学们听说过这个词语吗?说说你对天堂的认识。
2、“鸟的天堂”──是的,天堂是一个快乐的、幸福的、美好的地方,那么,你怎么理解鸟的天堂?
(让鸟儿自由自在生活的,无忧无虑生活的,快乐幸福生活的地方。)
3、过渡:
是的,能让鸟儿自由生活、无忧无虑的会是一个怎样的地方呢?今天,我们就随着现代著名作家巴金爷爷一起走进《鸟的天堂》,去看一看那会是一个怎样的地方。
二、看“天堂”
1、放声读一读课文,要求:
⑴ 读通读顺课文,难读的生字词语可以多读几次,不懂的词语可以请教身旁的同学。
⑵ 思考:
你跟着作者几次去鸟的天堂,分别是什么时候,看到了什么?
2、交流:
第一次:
黄昏──大榕树。
第二次:
清晨──鸟儿。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树、鸟。)
3、两次去看鸟的天堂,看到的却是不一样的,请问你对哪一次看到的印象更深刻一些?对树的印象更为深刻的举手,课文的哪些自然段写到了树?(5~9自然段。)鸟呢?哪些自然段写到了鸟?(12~13自然段。)
请你再去读读课文,你看到的是一棵怎样的树和一群怎样的鸟?喜欢树的同学请你去研究研究树,喜欢鸟的同学请你去研究研究鸟?
【学法指导】通过形象的语言描述和多媒体录像,设置情境,把学生带到课文描写的情境中。
板书设计
鸟的天堂
大 多
树 奇 鸟 闹
美丽 可爱
作业布置
必做【同步达标】:
选做【创造实践】:
鸟的天堂教案篇2
课程类型:
新授课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准备:
图片、ppt等
教学方法:
讲授法、举例法、练习法等
教学目标:
(一)学习写景的基本方法,掌握写景的基本步骤。
(二)了解观察五法并会使用,掌握写景的几种顺序。
(三)熟练掌握写景开头、主体和结尾部分的方式。
(四)通过本课的学习,基本能够熟练地写出写景。
教学重难点:
(一)重点:掌握写景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二)难点:能够熟练地写写景。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提问学生是否知道哪些关于写景的方法或技巧,引出本课主题——写景的技巧,本课将以巴金先生的《鸟的天堂》为参照,为生讲解写景的技巧及方法。
(二)新课讲授
1、生自由朗读《鸟的天堂》课文,朗读的过程中思考一下作者主要写了什么景物,是如何描写这些景物的。
2、师提问生《鸟的天堂》这课文写到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作者分别是怎么得来的。(太阳、红霞、石子路、河、大树、小船、竹竿、桨、榕树、鸟)
3、师和生讨论作者写到的这些景物都是怎么观察到的(生:都是眼睛看到的),师提问生出了用眼睛看到的这些景物,作者还有没有其他方法观察到什么景物呢(用耳朵听到了鸟叫声)。
4、师为生讲解,观察景物出了可以用眼睛看(这是最直观的方法)、用耳朵听(比如夏天我们可以听到蝉鸣、蛙叫等),还可以用鼻子闻(比如我们可以用鼻子闻下过雨后泥土散发出来的清香)、用嘴巴品尝(比如我们可以品尝荔枝和西瓜的甜美),最后,我们还可以感受身边的美景(比如夏天我们觉得很热,这就是在感受夏天)。
5、师指名生观察五法(看、听、闻、尝、感受)。
6、师提问生是否知道《鸟的天堂》这课文是用什么顺序来写的(时间顺序,头天傍晚、隔天早上),引出写景的顺序。
7、师引导生如果要写一片游记可以使用什么顺序来写文章(游览顺序)。
8、师引导生如果要写当下看到的美景,我们可以使用什么顺序(空间顺序)。
9、师指名生写景可以用哪几种顺序来写(时间顺序、游览顺序、空间顺序)。
10、师引出需要遵循一定的结构,小学最常用的结构是总—分—总的顺序,并提问生总—分—总的顺序分别对应文章的哪几个部分(开头、中间、结尾)。
11、师为生讲解在写开头时应该注意什么,有什么方法(要开门见山指出要写的景物),师提问生在《鸟的天堂》这课文中,作者是否有开门见山提出要写的主要景物,并为生讲解作者在开头涉及的无关“榕树”的景物,是为了更好的突出重点。
12、师结合《鸟的天堂》课文的主体部分为生讲解在主体部分有什么要注意的,有哪些方法(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详细描写、注意的顺序)。
师指名生朗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提问生在最后一段作者是如何写的(抒发感情,对“鸟的天堂”的留恋、不舍以及惊叹),引出在文章的结尾部分,建13、议抒发感情使文章更加容易让读者产生共鸣。
14、师提问生文中的优美句子有哪些,并请生说明认为该句优美的原因(三职桨有规律地在水里划,那声音就像一支乐曲——比喻句;一只画眉鸟飞了出来,被我们的掌声一吓,又飞进了叶丛,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拟人)。
15、从生提出的优美语句,引出修辞手法在中运用的重要性(比喻、拟人、排比、夸张等),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化抽象为具体等。
(三)作业布置
使用所学的技巧和方法写一你想和的写景。
鸟的天堂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参照“我的词语库”自主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八、九自然段。
3、了解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以及众鸟纷飞的壮观场景,体会作者对鸟的天堂的由衷赞美,感受人与自然、动物的和谐之美,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教育和美的熏陶。
4、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静态、动态描写的方法。
教学重点:
1、理解文中描写的大榕树的奇特美丽以及众鸟纷飞的幸福欢乐的景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八、九自然段。
教学难点:
1、理解句意: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2、文中五处提到“鸟的天堂”,为什么有的地方加引号,有的地方没有加引号。
教学准备:
1、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作者及鸟的天堂的资料。
2、多媒体课件:展示大榕树的远景、近景图,鸟的天堂中众鸟纷飞的录像;出示有关练习题等。
教学时数: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读题质疑。
1、同学们,在我国南方生长着一种美丽的榕树,有些榕树上住着许多鸟儿。鸟儿们成天在树上飞呀,叫呀,生活得那么自由,那么欢乐,所以人们把这儿叫做鸟的天堂。(板书:鸟的天堂)
2、齐读课题。
3、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选择有价值的问题简要板书)
(二)资料交流,解决问题。
1、针对以上问题,学生自由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资料。
2、检查交流情况。
(1)能利用资料解决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解决,如:鸟的天堂在哪儿?鸟的天堂里有些什么鸟?鸟的天堂是怎样形成的?……老师随机利用课件或展示台展示有关资料。
(2)不能解决的问题存疑,留待理解课文时解决。
(三)检查预习情况。
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请谈谈你进行了怎样的预习?
1、学生谈到生字新词的问题时,出示课件(或小黑板)检查字词认读情况。
不可计数、静寂、留恋、停泊、缆绳、颤动、木桩、高塔、应接不暇、一簇、纠正、缝隙、昨天、灿烂。
2、学生谈到读书时,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师生检查朗读课文的情况并请同学进行评议。
(四)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自由读课文,思考:鸟的天堂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美丽、榕树大、鸟儿多等)
(五)再读课文,理清内容。
巴金先生用他清新流畅的语言向我们描述了鸟的天堂那美丽神奇的景象。你们愿意再读读课文吗?
1、默读课文,看看你从课文中又了解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分别在书上做好标记。(给时间让学生自读自悟)
2、小组内交流:
(1)填空练习:
课文写了作者________次经过鸟的天堂,第一次在________,只看到了________,没有看到________,所以他认为________;但当他第二天________再经过时却看到了________,他觉得________。
(2)你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小组内交流解决简单的问题,把不能解决的问题进行整理。)
3、全班交流:
解决小组内没有解决的问题,还不能解决的继续存疑,老师将与课文重点部分密切相关的、比较有价值的问题,简要板书在黑板上。学生可能会出现如下问题:
(1)朋友说这里是“鸟的天堂”,为什么我却没有看见一只鸟?
(2)昨天是我的眼睛欺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为什么说我的眼睛欺骗了我?第一个“鸟的天堂”为什么加引号,而第二个不加?
(3)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4)为什么我对鸟的天堂有一点留恋?
(5)“鸟的天堂”(或大榕树)为什么会成为鸟的天堂?
(六)作业:写字。
提示:“拨、纠、概、桩、昨”与“拔、叫、既、庄、作”比较记忆,知道它们都是左右结构的字,书写时左窄右宽。“桨、楚”是上下结构,书写时注意上下一样宽。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鸟的天堂》,了解了课文内容并给本节课留下了许多要解决的问题,这节课,我们继续深入学习,追随巴金先生去鸟的天堂感受那里美丽和谐的景象。
(二)认识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
1、作者第一次来鸟的天堂,他印象最深的是什么?(板书:大榕树)
2、指名读第一次去鸟的天堂的内容,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两个问题:
①作者按什么顺序来描写大榕树?请找出有关语句。
②课文描写了大榕树的哪两个特点?
3、交流。
①读一读你找的句子,说说作者按什么顺序来描写大榕树。(板书:远、近)
②句子中的“逼近”可换作什么词?表示什么意思,哪一个词用得最好?
4、(课件展示)就是这样的一株大榕树,作者从远到近,又描写了大榕树的两个什么特点?(板书:大、美)
5、四人小组讨论,画下你找到的描写榕树“大”和“美”的句子,并读一读。
6、出示句子,感受榕树的“大”和“美”。
我们的船渐渐逼近榕树。我看清了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
(1)自由读句子,从这句话里你读出了什么?(树大、根多、枝多)
(2)你能用另一个词代替句子中的“不可计数”吗?(“不计其数”)
(3)“卧”字说明了什么?想象:这个句子描写的是一种怎样的.景象?能用你学过的词语赞美一下大榕树吗?
(4)读句子,体会榕树的大!
(师范读,生评价,指名读)
榕树正在茂盛的时期,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儿缝隙。
鸟的天堂教案篇4
【设计理念】
阅读教学最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学习语言,发展语感。因此,阅读教学的整体构架必须以培养学生的语感为核心,以指导读书活动为“经”,以字词句的训练为“纬”;阅读教学的基本策略必须坚持“重感悟、重积累、重运用”。
【教学过程】
一、设境激趣,触发语感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作者两次经过了“鸟的天堂”,两次见到了不同的情景。谁能具体地来说一说。
学生答。
师板书:
树 鸟
2、谁见过大树?请用一个词或一句话来描绘一下你见到过的大树。
(高大的,参天的,几个人抱不过来的……)
3、这样的大树,或者比这更大的树,你还想看吗?
(播放课件,展示)
二、充分诵读,激活语感
1、你是以怎样的心情来看大树的?那么作者又是怎样看大树的?请大家自由读第二段,边读边想,作者是怎样看大树的?你是从哪儿体会到这一点的?说出自己的理由。
2、学生读。
3、交流:
全身心地看,赞美地看,惊讶地看,疑惑地看……
说理由时,就势读相关的语句。
三、潜心品读,领悟语感
1、作者是这样看大树的,那他又是怎样写大树的呢?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第二段,边读边想,你觉得这段话中哪些地方写出了树的大?并说说你对这些句子的体会。
2、学生品读。
3、反馈:
只要言之有理,就给予肯定,并指导朗读相关的句子。
四、多元解读,积淀语感
1、请你再读读第二段:
你觉得哪个句子写得特别美,把它划下来,反复读一读,说说你对这个句子的体会。
2、出示:
⑴ 那么多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的上面,不留一点儿缝隙。
着重理解体悟“一簇”、“堆”、“另一簇”、“一点儿缝隙”把这棵大榕数的枝叶繁茂,生命力旺盛的景象写出来了。
⑵ 翠绿的颜色明亮地在我们眼前闪耀,似乎每一片绿叶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颤动”在这里指的是什么?
(微风吹动树叶一闪一闪的样子。)
“颤动”是怎样的动?
(抖动的、发抖的。)
写话练习:
这每一片树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仿佛……
师:同学们,我们知道,这是一棵已经具有500多年历史的榕数,而此时,我们感受到的不是榕数的___,而是它的___。
师:是啊,榕树的叶子太绿了,绿得耀眼,绿得发亮。在微风的吹拂下,我们仿佛看到每一片树叶上都有一个小精灵在跳跃,是那么的充满活力,那么的生机勃勃。这是作者对大榕树显示出的那种勃勃生机的赞美,这是作者对大榕树显示出的旺盛生命力的高度赞美。让我们用赞美的语气读读这一句。
3、请你用一个词来概括一下你对这棵大榕树的感受。
板书:
美丽奇特
五、拓展延伸,丰富语感
1、朋友说,这棵大榕树是鸟的天堂,有许多鸟在这棵树上栖息生活。真的如此吗?请你读读课文第三段,找到相关的句子,并能用这个句子说一说:
啊!这的确是个“鸟的天堂”,你看:
(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2、请你用一个词来概括一下你对这棵大榕树的感受。
板书:
群鸟欢闹
3、同学们,你想感受一下这群鸟欢闹的热闹景象吗?
课件展示,音乐欣赏。
4、配乐朗读。谁想跟着音乐来朗诵。
5、课文学好了,你有什么感受吗?你想对大榕树,对鸟的天堂,对鸟说些什么吗?有感而发,请你把想说的话写在这幅画的下面。
六、总结
今天我们读了《鸟的天堂》一课,领略了我们南国的奇异风光,欣赏了美丽奇特的大榕树,感受了众鸟欢闹的景象。同学们,读书能使人聪明,读书能使人长见识。让我们多读书,读好书。
鸟的天堂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品读词句,感受鸟的天堂的静态美和动态美,体会文章所蕴含的情感。
2、了解由面到点的写作手法,能据图说一段话。
3、背诵重点段落,积累优美的词句。
教学重点:学习课文,品读词句,感受鸟的天堂的静态美和动态美,体会文章所蕴含的情感。
教学难点:了解由面到点的写作手法,能据图说一段话。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读题
2、从课文哪些地方,你一眼就可以领略到它是鸟的天堂。
二、学习第2次经过鸟的天堂:
1、自由读作者第2次经过鸟的天堂,他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带给你什么感受?
2、学生自由读,必要的地方做上简单批注。
3、学生汇报:抓住具体词句“到处都是鸟声……有的在扑翅膀”、“应接不暇”等从声音、形状、颜色、大小、数量等方面充分体验。
4、有机进行朗读指导。鸟的天堂第2课时教案设计
5、再自由读12、13自然段,体会作者的写法{面到点}。
6、按提示背诵12、13自然段,进一步体会写法。
7、出示“群鸟回巢”影像,学生仔细观察,试着由面到点说一段话。
自由准备——相互交流——集体交流
8、再读课文,感受动态的美。
9、这么美的景象,巴金发出了由衷的赞叹“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学生读
巴金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第一次时,鸟的天堂又是怎样的呢?
三、学习第1次经过鸟的天堂:
1、第1次经过鸟的天堂,巴金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有什么想法,带给你什么感受?
2、学生自由读,在有所感的地方写上批注。
3、学生汇报:
主要学习6、7自然段,体会“大榕树”的茂盛、勃勃生机,感受鸟的天堂的静态美,“鸟与树”的相互依存的关系。
4、这株大榕树为什么会成为鸟的`天堂呢?仅仅它枝繁叶茂吗?体会“人、鸟、树”的和谐共处是它成为鸟的天堂的原因。
5、一起诵读这美丽的鸟的天堂。
6、怪不得巴金发出了这样的赞叹:“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学生一起读,此时,你有什么想说的?
四、出示田汉经过鸟的天堂写的诗“小鸟天堂”,进一步加深体会。
五、作业:
1、按由面到点的写法,写一段话,内容可以是课堂上的图,也可以取自平时生活实际。
2、背诵自己认为要背的段落2个。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 高中地理教案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