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是我们对作品的回应和思考,可以让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作品的意义和价值,读后感是我对书中文学风格和艺术手法的评价和欣赏,以下是美篇六六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古诗的读后感参考7篇,供大家参考。
古诗的读后感篇1
今天的春节期间,央视的一档节目火遍了大江南北,这档节目就是“中国诗词大会”,一时间神州大地似乎都被诗意所沁透。是啊,诗意原本就写在中国人的基因中,一切的风花雪月都能够唤醒我们血脉中千年积淀的离骚。而学者于丹在她的《重温最美古诗词》一书中,将这种藏在华夏民族身上深深的诗情叫做“蛰伏着的诗意”。
借着“春城无处不飞花”的丝丝暖风,随着“随风潜入夜”的滴滴雨声,我打开了这本于丹著的《重温最美古诗词》,作者于丹以她的人生感悟和角度,将她认为最美的古诗词按照原诗内容分成了八个部分,每一部分冠以四字题目来对这些古诗词进行分类。“春风飞扬”到“秋思浩荡”、“明月千古”到“斜阳晚钟”、“田园林泉”到“登临况味”、“剑啸长虹”到“诗酒流连”,从四季到日月,从田园到山林,从豪放到婉约,作者以自己的诗意在书卷中刀刻出了所谓的“诗者,天地之心”。
不论你是初学者才刚刚开始窥探诗词海洋的浩瀚,还是学有所成的诗词达人已经满腹经纶,在读这本书的时候,都能让你在不同的切入点感受到那些中国文化历史中的佼佼者们所有的悲天悯人的意识、对大自然无限的深情和他们看待人生的艺术眼光,从而唤醒我们心中的诗意。
作者在旁征博引的基础上更用她优美精炼的语言,串联起了那一首首诗词,将它们近距离地展现在我们面前。更贴近了现代社会的理解,就作者说在这个不用仗剑的时代里,倘若剑气不泯,也许会化成风骨,流露在一个人的眉宇之间,昂扬、潇洒。而当激情被唤起,当我们的心意不吐不快时,便是诗意的苏醒。
“年华有限,但诗意无穷。在有限生命中,享受天地之间回荡着的这些诗意,那么我们也就成全了自己最美的人生。”
古诗的读后感篇2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诗,反映了封建社会贫富不均的矛盾和制度的不合理。读了这首诗,我眼前仿佛出现了在烈日暴晒下的农民们,不怕劳累、不怕炎热,流着满头大汗辛勤锄草、耕地,汗珠儿一串串滴进了禾下的泥土里的情景。有谁知道这盘中的每一粒米饭,都饱含着农民的劳苦,每一粒米都来之不易啊!我想,大家诵读完这首诗,必定会对粮食的来之不易发出由衷的感慨。农民伯伯为了让大家吃上香喷喷的白米饭,自己在烈日当空的正午下田给禾苗除草,这是多么感人的举动啊!
现在,我们大家的生活都富裕了,很多人们都忘记了节约是这个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他们不知道节约、不懂得节约。我想大声呼吁:让我们大家都来爱惜每一粒米,不要浪费粮食,那可是农民伯伯的心血和汗水换来的成果啊!
让我们大家都行动起来,从节约一粒米开始,从自己的身边小事做起,用实际行动来珍惜我们现在美好的生活。
古诗苔600字读后感三李白的诗,多是含有浪漫主义的诗风。可这篇行路难,却是描写了世路艰难,充满着政治上遭遇挫折后的抑郁不平之感。这篇诗,乃是诗人在遭受谗毁,初离长安南下时写的一组诗(共三首)中的第一首。诗的前四句写出了朋友对李白的深厚友情,不惜花下重金,为李白饯行。而之后却是写人生路上的艰辛与无奈,整首诗形成了鲜明而又强烈的比对。我觉得这首诗,不光是写事,更是一种道理。或许“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日难”就是这首诗的真实写照吧!朋友是永远的,他为了自己不会去吝惜那一点点的钱财,这样的人才是好朋友吧!当走出被友情,亲情包围的圆圈,迎来的只是凛冽的苦风而已,这些风风雨雨或许是道路上的磨砺,但也会是阻碍成长的困惑。当没有了朋友的劝告,当只能用自己的感觉去做事的时候,这又是多么的无奈……
伟大的诗人李白,所描述的并不只是“行路”,那更是做人!在羽毛尚未丰满的时候,脱离友爱,亲情的怀抱,后面的日子是多么的艰苦啊!也许,在那时,诗人所期望的不是荣华富贵,而只是一句关心的话语吧……当挫折和困难来袭,万千宝物都不如一句问候,一双拉起自己的双手,因为那不光是“情”更是鼓励和对激进啊!其实,这也是要告诉人们,无论去做什么,都要做好一种准备,准备好去迎接千辛万苦,与道路上的风风雨雨!离开了家,挫折与困难似乎变成了家常便饭!没有家的温暖,就要学会自己去面对,面对一切,学会收起自己的眼泪。笑一笑,没什么大不了!苦难磨砺人生,在困难面前,任何求助都是没有作用的,只能靠自己,扬起风帆,与困难抗争,认为这道关卡太难,那是因为自己还很弱。“困难像弹簧,你弱他就强!”不要畏惧,家人会给你力量;不要害怕,相信自己的努力!车到山前必有路!加油!离开了温暖的怀抱,只有靠自己坚定不移的心来走过这条崎岖的道路!“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只要努力,没有什么事情做不成,无论未来的路有多长,多崎岖,只要扬起自己的帆,船总会凭自己的努力冲破波涛,驶向彼岸!
古诗的读后感篇3
我一直很喜欢《唐诗三百首》,我喜欢诗仙李白,记得李白小的时候有一次,学习不用功,缺乏毅力,有一天,他读书读到一半,就不耐烦,干脆把书一扔,溜出门玩去,他连蹦带跳地跑着,突然听到“嚓,嚓,嚓”的声音,看见一位老奶奶正用力地磨着一根铁棒,李白很奇怪,问老奶奶为什么在磨铁棒,老奶奶告诉他自己在磨绣花针,只要不间断地磨下去,再粗的铁棒也能磨成绣花针的。李白听后,心想:“对,只有要恒心,再难的事情也能做成功,”他转身就往家跑,拾起扔在地上的书本,专心致志地读起来。经过长期刻苦的学习,他打下扎扎实实的基础。后来,李白成为了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诗人,被后人们誉为“诗仙”。
李白的性格豪迈,热爱祖国山河,游踪遍及南北各地,写出大量赞美名山大川的壮丽诗篇。他的诗,既豪迈奔放,又清新飘逸,而且想象丰富,意境奇妙,语言轻快,如《早发白帝城》、《送孟浩然之广陵》、《静夜思》等。尤其是他和“诗圣”杜甫是好朋友,两人纵谈天下大势,都为国家的隐患而担忧。
我们现代的小学生,要学习李白等先辈们的不断进取、锲而不舍的精神,为以后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还要学习他们热爱祖国,为国为民的伟大胸怀,将来才可以为人民、为祖国献出一份力量,做出应有的贡献。
古诗的读后感篇4
母爱是无私的,伟大的。古往今来,人们用各种方式来赞美和歌颂母爱。尤其是我国的古诗中,这样的诗句更是不胜枚举。我最喜欢唐代诗人孟郊的那首脍炙人口的《游子吟》。每每读起它,都有一种别样的情愫在心中涌动。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首诗在我刚回说话时,妈妈就教我读,一遍又一遍,次数多了,虽然不解其意,但也可以背下来了。随着年龄的增长,对它的理解也日益深刻,心里更是多了一份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慈母飞针走线,为儿子缝制远行的衣裳。想一想,缝制一件衣服,在如今这个科技发达的时代里,还不是一件相当容易的事吗?甚至可以去大商场里任意挑选称心的名牌衣物。但在那个古老的年代里,没有缝纫机,只能靠一针一线缝制出来。那一针一线里,包含了多少母爱啊!想到这儿,我多想深情地对母亲说:“妈妈,您辛苦了!”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临别的时候,老母亲在昏暗的油灯下一针一线缝得细密均匀,担心游子归来迟晚,缝制不牢破绽难勘。作为子女,我想:在我远行的时候,身上穿着母亲细细缝制的衣服,不管风吃雨打,霜寒露重,自己心里仍然暖暖的,依然感觉母亲一直在我身边;不论大雪纷飞还是寒风呼啸,心里总会有一份温馨和感激。此时此刻,我多想再一次深情地对母亲说:“妈妈,您辛苦了!”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句话才是这首诗的精髓之处。细微的小草,如何报答春天的阳光给予它的温暖?作为儿女,怎能报答的了母亲的'生养哺育之恩呢?细微的小草,如果没有春雨的滋润,阳光的呵护,就不会在漫漫寒冬之后破土而出,给大地带来勃勃生机。如果没有母亲怀胎十月的辛苦,我们又从何而来?如果没有母亲那甘甜的乳汁哺育我们,我们怎么充饥?怎样成长?没有母亲的鼓励和支持,我们如何走出失败的阴影,勇往直前?让我们对母亲充满感激,充满爱,去报答母亲的生养之恩,哺育之情,尽管这份情,这份爱永远也回报不完,亦或说根本就无法回报。但我仍然要大声对母亲说:“妈妈,辛苦了!妈妈,我爱您!”
古诗的读后感篇5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每当我坐在沙发上诵读着这首千古名篇《游子吟》,眼前就会渐渐浮现出这样的情景:在微弱的灯光下,一位苍老的母亲手拿着针线,眼中饱含泪水,正在为远行的儿子一针一线密密地缝制衣服。是啊!儿行千里母担忧,不知儿子什么时候才能回来呀!
读着读着,我不由得又想起了自己的妈妈。小时候,我经常生病。一年夏天,天气十分炎热,我半夜突然发起了高烧,妈妈急得一夜没敢合眼。由于我不能吹风扇,妈妈毫不犹豫就关掉了,拿着一把扇子一直躺在我旁边,慢慢用扇子给我扇风,一刻也不敢停歇,却不知自己早已汗流浃背。
好不容易熬到天亮,妈妈顾不上洗把脸,抱着我就往医院跑。可是我们来得太早了,医生还没上班,妈妈在医院门口心急如焚,一个劲地走来走去,时不时跑去问医院的清洁工医生还有多久来。直到医生来后,妈妈才松了口气,却不知头发早已被汗水粘得一绺绺的了。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是啊,那区区小草似的儿女心,又怎么能够报答得了像春天阳光般博大的母爱呢!想想以前的自己,是多么地不懂事,妈妈为我付出了那么多,可我却总不听话,爱和她顶嘴。
现在,我已经长大了,妈妈,我只想对您说,谢谢您,以后,我一定会好好学习,用自己的一点一滴来好好回报您!
评语:这篇读后感在内容上写得很真实感人,通过诗人对母爱的的感激很自然地过度到自己对母亲的感谢,情真意切。虽然只写了母亲对自己关爱的一件小事,但描写细腻生动,以小见大充分体现出了母爱的伟大。
古诗的读后感篇6
今年暑假我读了《小学生必背古诗词》这本书。边读边背,学到了很多知识,特别是里面的一些名句让我记忆深刻,而且我还因此在“国学达人”里做题得分做到了“礼部侍郎”呢!
书中有很多劝慰、警醒世人的诗句。比如“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一句来自汉乐府的《长歌行》,告诉我们要趁着年轻勤奋努力,要不然到老时只有后悔和失望!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的郑燮(郑板桥)一首《竹石》“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掷地有声、寓意深刻。宋代的易安居士李清照发出“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感慨,爱国之情,溢于言表!而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则表达了对母亲浓浓的感激之情!这些诗句代代相传,鼓舞激励了不知道多少的仁人志士!
书中还有很多描写美景的诗句。“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来自贺知章的《咏柳》,让人看到了无数刚刚抽出嫩芽的柳叶随风摇摆,仿佛垂下了千万条的绿丝带。杨万里的“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则因为调皮的蜻蜓的到来赋予了初夏小池的动感之美。“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描述的是一幅深秋美景图,而“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除了冬季的雪景更表达诗人夜宿农家那种“宾至如归”的感觉!
读了这本书,我还认识了很多诗人。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七步成诗的曹植,号称“小李杜”的李商隐和杜牧,“诗圣”杜甫,当然我最喜欢的还是诗仙李白,喜欢他朴实无华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喜欢他“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大气奔放;喜欢他“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的神来之笔;更喜欢他的恰逢盛世。由此我真诚地祝愿我们伟大的祖国越来越繁荣昌盛!
书中的每一首诗都被注入了它独有的诗魂,仿佛带我进入了一个千变万化的世界。你可真是我的宝贝啊——《小学生必背古诗词》。
古诗的读后感篇7
历史的光影旋转散射,许多惊艳的光,转瞬即逝,不留痕迹。而唐诗宋词却是那温和不变的橘红色的灯光,我坐在灯下,与诗人们在心灵最深处相逢,而后开始学着诗意的生活。
我跟随橘色的灯光,溯回到盛唐,那个诗情洋溢的时代,顿悟自己原来和盛唐人的生活并没有什么两样。小时候,我们也背着“床前明月光”,却不知何为思乡,稚嫩的声音起起落落,澄澈明朗,如撒了一地的月光。长大后,自己情窦初开,回想起“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那种隐秘的情愫,通过诗中的意象,得以释放和寄托;参加工作后,会有更多忧愁与感伤,谁不会想起“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吟着诗句,仿佛望见宽阔的江面,自己的愁绪也沿着滚滚江水,慢慢冲淡。当终将老去的时候,我们也会吟着蒋捷的“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轻叹一声回眸一笑,想起自己一生的美好。品着人们的诗句,也才最终明白,诗是每个人心灵的寄托,其实我们身边处处有诗意,只是我们不懂如何诗意的生活。
我想,这也是于丹最想告诉我们的吧,生活中不乏诗意,只是红尘喧嚣,人们总是被时间的洪流裹挟着奔跑,渐渐忘了生活的初衷,遗失了灵魂,在国人幸福感越来越低是,诗意与恬然应该被拾起,做我们精神上的富翁。
或许我们知道的诗句不多,但如果有一天,我们看见斜阳晚钟的时候,我们看见田园林泉的时候,我们看见千古明月和旭日长虹的时候,我们会不会有所思考,有所感触。无论是大悲大喜,还是大起大落,都要去吟首诗,伴着平平仄仄的音调,伴着熟记于心的韵脚,也定会有一种况味。一首诗中所浓缩的恰是作者的感情,即诗能美好定人生也会美好,从某种意义上说,诗不再是一种寄托,而是你对生活的态度。
其实,每个国人身上都有诗意,伴着生命的成长,我们就越需要温暖和美好,来于外界的冷漠与残酷对抗,我们就越需要一种激情,唤醒自己疲惫的心灵,我么就越需要一种力量,引领我们挣脱世俗的牢笼,走向真正的成熟与强大。
我们需要的这一切就是诗意。
年化有限,诗意无穷,让我们享受着诗意,诗意的生活,成就自己最美的人生。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 古诗文作文6篇
★ 古诗教学心得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