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作文,我们可以发现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写作文可以培养我们的创新思维,使我们在文字中展现出独特的个性和观点,下面是美篇六六网小编为您分享的高考语文酒的作文7篇,感谢您的参阅。
高考语文酒的作文篇1
?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 字的议论文。(70 分)
爱因斯坦说过:“我从来不把安逸和快乐看作是生活目的本身。”
这句话给了你什么启示?你生活的目的是什么?
要求:(1)必须符合文体要求;(2)角度自选;(3)立意自定;(4)题目白拟;(5)不得抄袭。
?范文】
生活的理想与理想的生活
爱因斯坦说:“我从来不把安逸和快乐看作是生活目的本身——这种伦理基础,我把叫它猪栏的理想。”仔细玩味这句话,可以见出爱氏对于“猪栏理想”的鄙夷与不屑。生活的目的,抑或生活的理想究竟是什么?在我看来,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为了在这个大地上诗意地栖居。
活在人间,浑浑噩噩着虚掷光阴,这是对自我生命的大不敬。而要让此生过得充实而有意义,就必须点亮理想的明灯。我为何而生?这是每个有理智的人都必须直面的问题。我以为,活着,就要活得有价值,活得有尊严,活得有诗意。有这样的理想之灯的照耀,生命的航船才不致在生活的汪洋大海中迷途、倾翻。张立勇曾经是清华大学第十五食堂的一个小小的卖馒头的厨师,只有高中学历的他硬是凭着刻苦自学,获得北大国际贸易专业大学本科文凭,更让人惊讶的是他在托福考试中取得了630的好成绩!他以自己的成长经历去激励更多的人发愤图强。一些清华大学的学生尊称他为张老师,更多的清华学子亲切地称呼他是“馒头神”。学习改变命运,拼搏成就幸福。小张师傅以高远的理想来磨砺自我,奋发向上,攻坚克难,追逐梦想。他活出了生命的价值,活出了自己的尊严,活出了生气盎然的诗意。可见,宏伟的理想正是达成理想生活的动力源。
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不仅仅为改变自我命运,充实自我人生;更是为了让更多人能过上理想的生活。周恩来从少年起就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崇高理想,投身于中国革命与建设数十年,呕心沥血,殚精竭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赢得万众景仰;袁隆平怀着“让所有人远离饥饿”的济世理想,从事杂交水稻研究近半个世纪,埋头耕耘,孜孜不倦,取得累累硕果。古往今来,无数仁人志士,他们生活的理想是定位于造福人民,造福社会,造福国家乃至世界。这样的一种为全人类谋福利的理想,比之于仅仅为了一己之安逸与快乐的猪栏的理想,简直判若霄壤。
相反,有些人活着,是把自己的安逸与快乐建立在他人的辛劳与痛苦之上。夏桀的广建宫室,商纣的酒池肉林,秦始皇的焚书坑儒,隋炀帝的龙舟巡游,慈禧太后的祝寿排场……桩桩件件,哪一样不是为一己之安逸享乐而罔顾黎民百姓妻离子散、遭苦受难!正如臧克家诗云:“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的人,他的下场可以看到;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活的人,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为了多数人的理想生活而默默奉献的人,他的生活才更有意义,更具价值。只为了自己的理想生活而蝇营狗苟的人,他的人生处处流淌着极端私利的淋淋脓血,终将腐蚀的岂止是他的肉体,更是他的灵魂!
19世纪俄罗斯作家屠格涅夫曾说:“一想到漫长的、庸俗的一生等待着我时,我不寒而栗。”一个人若不像让此生过得庸庸碌碌,就得燃亮壮丽的理想之灯,去驱散人生征途中的重重阴霾,去照亮前方的泥泞道路,就必须用它的光与热来温暖我们卑微的一生,让生活充盈隽永的诗意!
高考语文酒的作文篇2
挈竹榼以逸致兮,披鹤氅而登台,语文,心中的一泓清泉。揽清风以盈袖兮,乐语文而开怀。
乐语文也,胜景每览,好怀常开。
若夫春也,初雷数声,残冰几块;近郊紫红,远山青黛;飞絮竞逐,游丝相赛;粉蝶恋花,黄蛱绕菜;帘外燕舞堪怜,柳底莺穿可爱;鸟鸣春眠不觉,花落未扫犹在。
夏也,朝雨迷蒙,暮云叆叇;叶浮飘萍,波翻细麦;浅涧水灵,深林天籁;东海涛惊,北泽浪骇;芰荷覆水景致,牛鹭留人风采;西园草盛径迷,南岭藤多路窄。
秋也,落日榴赤,流云梨白;薄雾可织,明霞堪裁;山前秋草,庭下凉槐;静菊独傲,过雁相排;丹枫烂漫之极,白鹤野闲之太;碧落爽朗无云,银河澄莹如带。
冬也,巷陌流光,亭榭溢彩;苏幕密遮,红樱轻摆;寒烛影煌,暖日杳霭;丝竹冬丁,舟桡欸乃;翠竹环绕地阁,腊梅暗发山脉;凉风遍地骤驰,瑞雪漫天扑盖。
语文者,信有醉人之姿,更有养人之态。
语文者,如桑前之所,泉后之宅;高朋座满,雅客常来;美韵众和,佳酿频酾;歌阑箸落,宴罢冠歪。
语文者,如同窗旧交,忘机少艾;垂虹胸襟,捉月气概;可与登楚岫,渡秦淮,游阆苑,醉蓬莱,攀绝壁之青松,抚穷乡之古柏;指杏酒以约沽,临陂路而议买。
语文者,如绮阁绿眉,雕楼青睐,雾寰杏眼,云鬓桃腮;可与之泛舟江南,系马河外;尽历三湘,遍游九派;高歌土家,低吟苗寨,品笛中原,吹笳边塞。
无语文也,则竞夜无眠,终宵多hài(这个字打不出,竖心旁加“亥”,《现代汉语词典》收录此字,释为:〈书〉形痛苦;愁苦。)。
苔痕侵壁隐忧,蛛网挂檐叵耐,尽怀低落之情,更无高驰之态,若抑郁于前失,如唏嘘于新败,顾瘦影以自怜,遣愁怀而无赖。
以至伤途穷而路末,怨时蹇而命乖,向墙隅以流涕,闻画角而生哀。
嗟乎!草木一秋,人生几载?每登高临远,观云望海,必曰:“不登象ya牙之塔,何爱鸡肋之才?不付此生语文,何惜数尺病骸?”
故出师访友,夜坐书斋;遗策常求,古书每猜;阅文沉醉,读诗尽呆;眼涩流血,骨瘦如柴;朝兢夕惕未休,口诵心惟不怠。
语文者,洵为一泓清泉也,可逸致,可遣怀,语文者,洵为一泓清泉也,可逸致,可开怀。
高考语文酒的作文篇3
世上有许多让人感动的故事,而每种让人感动的故事是不同的,我觉得最让我感动的是母子之情,那个儿子真很懂事,为了让自己的妈妈收到礼物不惜自己去捡垃圾。
小男孩到农村周围拾了一些空瓶子和一些报纸什么的,换了一些钱,小男孩用垃圾换了钱后,到商店买了一个棒棒糖和一束花,可是走到半路上,一不小心把棒棒糖弄掉了,摔破了,小男孩哭了,而妈妈在家很着急,因为那时已经很晚很晚了,小男孩拿着一个破的棒棒糖和一束花连跑带哭的回到了家,妈妈开始大骂起来:“你跑到哪去了,你不知道妈妈很担心你吗?”小男孩即委屈又带着哭声地把送给妈妈的礼物拿了出来,这时,母亲的眼泪情不自禁地流下来了,母亲一下把小男孩抱进了怀里。
有一个孩子对一个问题一直想不通:为什么他的同桌想考第一一下子就考了第一,而自己想考第一却只考了全班第二十一名?回家后,他问道:“妈妈,我是不是比别人笨?我觉得我和他一样听老师的话,一样认真地做作业,可是为什么总比他落后?”妈妈听了儿子的话,感觉到儿子开始有自尊心了,而这种自尊心正在被学校的排名伤害着,她望着儿子没有回答,因为她不知道怎样回答。
又一次考试后,孩子考了十七名,而他的同桌还是第一名,儿子很伤心。儿子小学毕业了,虽然他比过去更刻苦,但依然没有赶上他的同桌,不过与过去相比,他的成绩一直在提高,为了对儿子的进步表示赞赏,她带他去看了一次大海,就是这次旅行中,这位母亲回答了儿子的问题。
现在这位做儿子的再也不担心自己的名次了,也没有再有人追问他小学时成绩排第几名,因为他去年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了清华。寒假归来时,母校请他给同学及家长们做了一个报告,他讲了小时候的一段经历,他和母亲坐在沙滩上,
母亲指着前面对他说:“你看,那些在海边争食的鸟儿,当海浪打来的时候,小灰雀总能迅速地起飞,它们拍打两三下翅膀就升入天空,而海鸥总显得非常笨拙,它们从沙滩飞入天空总要很长时间,然而,真正能飞跃大海横过大洋的还是它们。这个报告使得很多母亲流下了眼泪,其中包括他自己的母亲。
儿子对母亲的爱是无恒的,母亲对儿子的爱是伟大的。
高考语文酒的作文篇4
有人说,语文即语言与文学。然而在我心中,“语文”不是如此抽象机械的定义,“语文”两个字于舌尖徘徊,流淌出的是:铁马秋风,战地黄花,楼船夜雪,边关冷月……何谓语文素养?我也认为不只是简单的断字识文、吟诗作对,更是一场弥补心智、慰藉心灵、洗礼灵魂的盛宴。
自古以来,无数人醉倒在语文的盛宴之中,在语文美妙的天地里寻索。我曾经在这里看见先秦的繁星,看见墨子和孔子的坚持;看见汉宫的皓月和艳若桃花的折扇,看见王昭君和李香君的香魂;看见高山流水的音符和琵琶的铮铮回响,看见俞伯牙和琵琶女的愁思……如何拥享这场盛宴,让自己在大快朵颐之时唇齿留香,提升素养,我有自己的回答。
用好课本,把握课堂,品尝这场盛宴不可或缺的甜点。
翻开语文书,我们能感悟到鲁迅批判反讽的犀利,柳永细处着笔的用心,苏轼广旷豪壮的视角……一册语文书就是一部“宝典”,你能从单元导读中学会提纲挈领,明白学习方向;你能从作者表达中受到思想启迪,感受到人格魅力;你能从文中积累到优美的词句,学到恰当的技法。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同样是读《红楼梦》,而没接受过课堂有效教学的人只看到王熙凤的刻薄,受过教师点拨的人则能从王熙凤身上读出她刻薄背后掩着的自卑、不安和虚假。从孔子开私塾到今日之学校,从未忽视课堂。课堂有效教学是语文学习的基石,不应遭受质疑。抛弃课堂而大谈他路,语文素养无异于空中楼阁。
课堂是语文盛宴的必要部分,但你只能将它视作小巧的甜点。它能为你带来各种各样的美味,增添你语文学习的乐趣,扎实你语文素养的基础。但只有课堂是不够的,正如只吃甜点营养不足一样,功夫还要下在课外。
课外阅读,博览群书,畅享这场盛宴最全面最营养的主菜。
轻薄的书页翻过,喂大的是一个人的生命格局。人的生命格局一大,就不会在琐碎平庸上沉陷。真正自信的人,总能简单得铿锵有力。苏轼饱读诗书,更被宋神宗赞为“才与李白同,识比李白厚”。一场乌台诗案把他从九重天的朝廷贬到荒凉的黄州。他忍受的不只是恶劣的环境、同僚的排挤,还有心灵的拷问。是什么让他支撑下来?我想应该是他在书海中历练出来的胸怀。苏东坡能于逆境中留下诸多旷达乐观的诗文,终成文学大家,与他广泛阅读积累的广博学识,和从中汲取儒道佛三家思想精髓而形成超然物外的心境,是密不可分的。俗语云:“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诸葛孔明居于一隅,却知天下,料事如神,这应该也是他博览群书的自然结果。在浩浩史书中,他明白了古今更迭的规律,推演出现实的变迁。在书籍构建的世界中,孔明是一个冷静的智者,静览古今兴亡变迁,闲看世事风云变幻。于是《出师》一表千古扬名,三分天下功勋卓著。同样,作为中学生,只有大量课外阅读,方能厚积薄发。课外大量阅读,能炼出博大的人格胸怀,烹出丰盛的文化大餐。课堂所学当然有限,广览多读方能弥补课堂不足。让自己在博览群书中,开阔视野,增加积累,陶冶情操,提高能力。在我看来,课外阅读才是语文盛宴的主菜。语文素养的高低差异,与课外阅读质量的高低有密切的关系。精选好书,潜心研读,就能烹出满汉全席。
课外除了大量阅读,还需要学用结合,向生活这部无字书学语文,语文素养才能更加完善而厚实,语文盛宴才具有绵久的味道。
走向生活,走向实践,品味这场盛宴浓烈而醇香的美酒。
有人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试想,李白自川蜀出,这才看见奔流的江海、巍峨的高山和熹微的晨光。遍走祖国大好河山,孕育出了他的浪漫情思和向上胸襟。李白怀揣一份豪情,一份志气,走向京城世界,走向社会生活,在虚虚实实、起起落落中,成就了他的思想和性格。可以说,无游历祖国山河的社会实践,则无诗仙李白及李白的浪漫诗篇。脚下的足迹给他飞扬的文采,生活和实践是他的摇篮,文学是他的安魂曲。有人说,真正的学习是实践,因为“实践出真知”。语文学习也一样,必须在生活实践中去检验,去丰富,去完善,去提升。学习、积累,是为了运用、创造。语文学习要走向社会,用于生活。这样,你的语文素养才能得到锤炼,得到充实,得到升华。在生活实践运用语文,是更深入的学习。社会实践尤如这场盛宴中的美味烈酒,使宴会更醇香绵久。
语文魅力无限,语文学习无处不在。看到“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让人想到又一度春秋已过,又一段韶华已逝;看到“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蝉鸣”,让人想到夏夜蝉鸣,闻到空气中的稻叶清香;看到“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让人想到飞絮满天,芳草萋萋,于飘渺中感受人生的真谛……让我们尽情徜徉在语文的天地里,拥享这场盛宴,细品精巧的点心,畅享满汉全席,啜饮甘醇美酒。
高考语文酒的作文篇5
看天光云彩,能测阴晴雨雪;漫步林间,能观草长莺飞,枝叶枯荣,可无法细说万物之性。打开电视,轻点鼠标,可知万物原理,可无法身临其境。自然似乎很“近”,又似乎很“远”。在我看来,身临其境,用心感受,即便不知万物原理,自然也并不遥远。
看来山峻岭,清流激漓,即便你不懂山的形成,你却能用心感受山的巍峨,水的灵动;看万花红遍,绿荫环绕,即便你不懂花的种美,树的生长,你却能用心感受花的甜美,树的奉献;看繁星闪烁银月悬空,即便你不懂星星的距离,你却能感受黑夜的神秘与趣味。由此可见,如若心有自然,心系自然,虽不知万物进化理论,却能感受自然的魅力,自然的灵魂。自然,近在咫尺。
身临其境,用心感受自然,使人获得身心愉悦。古人有云“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当你贴近自然,你会收获不少意外的惊喜。当你与家人朋友出外旅游时,因为有清泉叮咚,你会收获趣味;因为有雄伟瀑布,你会叹为观止;因为有虫鱼鸟兽,你会惊喜不断。当你在自然给予你的一切中享受,当你被自然亲切纳入怀抱之时,你是否有发现,即便你不懂鸟性不
懂花语,你却已经与自然如此贴近?你是否有发现,是自然带给你的喜悦与惊奇,让你觉得自然其实并不遥远?
身临其境,用心感受,自然使人得到精神上的升华。苏轼被贬黄洲时发出“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的感慨,是自然的雄洋壮立,使他认识到人生短暂,何必难为自己?才会有他积极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嵇康喜爱竹林,喜爱竹林中悠闲的雅士生活,是自然的清高秀丽,使他拥有竹子般正直的性格,不愿与世同流合污。我认为,我们从自然中感受到的力量,吸收到的精华,能使我们的涵养进一步提升,使我们的信念更加坚定,使我们的生命更加圆满。而这一切,难道懂得万物表面的原理能比得上吗?
诚然,有人认为懂得物性更重要。不可否认,通过现代的信息技术,我们可现清楚了解一草一木,一山一石。然而,这一切却只停留在表面,你未曾用心去感受自然,你亦未曾得知自然的真谛,所以这样,自然只会“越来越远”。
嗅一嗅花草的清香,感受清风的灵动,融摸水的温润,你便会窕尔一笑,用心感受自然,你会发现,自然,就在身边。
高考语文酒的作文篇6
伊藤博文(いとう ひろぶみ,1841年10月16日-1909年10月26日),日本近代政治家,长州五杰,明治九元老中的一人,日本第一个内阁首相,第一个枢密院议长,第一个贵族院院长,首任韩国总监,明治宪法之父,立宪政友会的创始人,四次组阁,任期长达七年,任内发动了中日甲午战争,使日本登上了东亚头号强国的地位。官至从一位、大勋位、公爵。[1] 不过从本质上上说,他在日本统治集团里还算是文治派。他的不朽功业是建立了一种有生命力的立宪制度,他使日本人能够有秩序的'进行政治和平演变,在此种变化中,民众得到日益扩大的参政机会,这是很有意义的。
1909年10月26日9时,伊藤博文在哈尔滨被朝鲜爱国者安重根刺杀。
高考语文酒的作文篇7
“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狄更斯在《双城记》里的这句名言早已被引用泛滥,但他所描述的这一矛盾场景却在不同的时空里不停重现。眼看着在华留学生们所挑选出来的“中国关键词”,其领域之广泛,其对比之强烈,便可知,狄更斯笔下的矛盾时代早已降临中国。
面对着这一长串关键词,我必须承认,我有我的偏爱与喜好。我必须指出,诸如“长城”、“京剧”这样的关键词,不过是老生常谈,它们与眼下的中国有着严重的时间阻隔;“共享单车”、“移动支付”等,也并非中国原创,尽管中国有后来居上的优势;至于“食品安全”,则是全世界人民的永恒话题,不能体现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特色;而“广场舞”与“美丽乡村”所涉及的内容恰恰是我生命经验中的空白部分,知之不深,故无从谈起。所以,我想谈的是“空气污染”与“一带一路”。
在我看来,这两个关键词不仅高度关联,还分别代表着眼下中国的“最坏”与“最好”,而恰恰是“最坏的”中国催生了“最好的”中国。
早在数年前,在北京的外国旅客群体中便流传着这样一个医学上根本就不存在的名词——“北京咳”。这略带戏谑的称呼当然是为北京的雾霾天气而创造的。事实上,以雾霾为代表的“空气污染”问题早已成为全体中国人的痛。在纪录片《穹顶之下》中,柴静用她一贯擅长的深情讲述和图文并茂的数据展示,让我们从感性和理性上对“空气污染”有了更为震撼的认知。曾几何时,高耸入云的烟囱,尘土飞扬的工地,是我们走向现代化的骄傲象征,但同样是因为现代化,更先进的医疗诊断和更精确的仪器设备,让我们看到了隐藏在“空气污染”里的无形杀手。
面对此情此景,有人提出,“空气污染”是一个国家走向现代化不必跳脱的必经之路,英国如此、美国如此、全世界皆如此。但恰如鲁迅所说:“从来如此便对吗?”如果中国的发展只是一味地重复别国的老路,那么,国家的责任何在,民族的智慧何在?既然我们能够让北京奥运在绿水蓝天中进行,既然我们能够让北京的天空拥有令人着迷的“apce蓝”,我们就理应能让蓝天常在,让空气常清,让污染远离我们的呼吸。
以此角度来看“一带一路”,便不再只是一个利益至上的经济合作计划,更不是一个充满怀旧意味的历史寻根活动,而是一个在现代化道路上行进多年,富有诸多经验与教训的发展中大国向全世界输送经验、与全世界共同进步的伟大构想。
通过“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我们看到了,各种能源合作计划正在广泛开展,这使得能源污染与浪费得到了有效控制;我们还看到了,各种高科技产业正在积极推进,这使得旧的工业模式和高污染行业获得了一次自我救赎自我革新的良机。“一带一路”的伟大构想,不仅在于帮中国实现产业升级,让中国经济实现绿色健康发展,更希望以此为契机,带领各合作国走上创新发展、绿色发展的新路,解除“污染是现代化发展必经之路”的魔咒,创造新的经济发展典范。
“空气污染”象征着“最坏的”中国,一个曾经只关注经济发展而忽视环境保护与民众身体健康的中国,但痛定思痛后,中国开始觉醒,她以“一带一路”的伟大构想,来实现自己能源优化、产业升级的健康发展,并带动“一带一路”上的各合作国踏上创新发展、绿色发展的道路。这样的中国不仅是“最好的”,也是“最美的”,更是“最有责任感的”。
或许,就在不远的将来,不仅中国,“一带一路”上的沿线国家都将于蓝天绿水中坐享经济合作发展的硕果。届时,我们将有勇气挥别狄更斯的密语魔咒,坚定地告诉世人,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好的中国。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