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稿的格式虽不像作文那么高要求,但是我们写的时候也要重视,好的词汇量会让我们的作文更加出彩,平时需要多注意积累,下面是美篇六六网小编为您分享的传统中国年作文通用5篇,感谢您的参阅。
传统中国年作文篇1
我家有个牛儿像,爸爸说,在他很小的时候就有了,可能它在我家呆了好几代了。
我很喜欢这个牛儿像。没事时,就去摸摸它,所以我对它特别熟悉。这是一只不知什么骨头做的,但雕工却很细腻的雕刻品。不仅动作、神态雕刻的栩栩如生,连牛身上的毛雕刻的也很细密,感觉很柔很软,就像真的一样。这是一只卧着的牛,一只腿藏在身体下,一点也看不到,好像缺掉了似的。牛背上趴着一个牧童,手里拿着鞭子,背上背着斗笠,好像是刚刚爬上去,还没来得及趴好。牛神态安祥,好像正在回头与牧童说话。 这种情景总让我想起那个关于“牛郎织女”的神话故事:牛郎是个没爹没妈的孩子,嫂子对他不好,总逼他干很多的活。有一天,牛郎遇到一头正生病的老牛,牛郎心地善良,对老牛悉心照顾,很快老牛的病就好了。其实老牛是金牛星下凡。有一天,老牛对牛郎说:“山上的湖里正有几个仙女在洗澡,你把那件红色的衣服拿走,那件衣服的主人就是你的媳妇了。快来,我带你去!”于是牛郎就趴在老牛背上,被老牛带到湖旁,果然有几个仙女正洗澡,湖边放着一堆衣服。牛郎按照老牛的嘱咐拿了那件红色的。衣服的主人织女因此与牛郎相识、相爱,从此幸福地生活在一起。这个牛儿像可能就是根据“老牛要带牛郎去找织女”的那段故事雕刻的吧!
你看,一个不起眼的牛儿像,不但反映了古代人民精湛的雕刻艺术,还蕴含着神话传说呢!中华传统文化包罗万象,遍及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只要我们留心,就能感受到它,触摸到它。因为我们生活在有着丰富、灿烂文化的国度里,我们是炎黄的后代,我们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者、传播者。
传统中国年作文篇2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我最喜欢的节日就是春节。春节也是中国最隆重的节日。习俗有拜年、吃年夜饭、守岁等等。
在春节的习俗里我喜欢的节目是包饺子。那天上午妈妈把面揉好,爸爸则把新鲜的肉用绞肉机绞好,放入冰箱,等到下午就可以开包了。我盼呀盼呀,终于盼到了下午,爸爸先铺好面板,然后撒上面粉,妈妈则擀面皮子。爸爸包饺子给我看,于是我照着爸爸给我的示范来做:首先拿了一块饺子皮,然后我挖了一大勺的肉馅放在上面,再在皮边上沾了一点水,接下来我就把饺子皮合在一起,但是肉馅很不听话,好像有意跟我作对似的,一下就冲破了饺子皮的包围,伸出了它的“小脑袋”,我觉的非常有趣,于是我把它的“小脑袋”用力捏回去,结果它又从另外一边伸了出来。它跟踪我玩起了捉迷藏,我三番五次的把它捏回去,可是它的动作特别快,还没来的及把它捏回去,它已经变成了三头六臂。爷爷奶奶和爸爸妈妈看见饺子不像饺子,包子不像包子的东西,都哈哈大笑了起来。我们一家人在欢声笑语中,包了一整盘的饺子。
包完饺子,我们一家人围在电视机前,一起看春晚、守岁。长辈们给了我压岁钱,希望我在新的一年中开心健康的成长。我的新年愿望是:长辈们健康长寿、幸福永远!
传统中国年作文篇3
我今天非常高兴,你知道么?今天是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
端午节是我们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据说是为了纪念古代楚国大忠臣屈原的。他是投江而死的,当地居民赶来营救,捞了半天也没捞到,大家就把粽子投下去喂鱼。渐渐就成了风俗,端午节也就有了吃粽子、赛龙舟的习俗。听爸爸说,我们这里的习俗是端午节吃粽子、喝雄黄酒、挂艾草和菖蒲剑。我还和爸爸一起在门口挂了艾草和菖蒲剑,听说是驱邪的。 奶奶要做粽子了,我连忙跑去观看。奶奶做的是蜜枣棕,她先准备好箬叶,然后再把糯米放进裹成锥形的箬叶里,再在糯米中间放颗蜜枣,最后把叶子包起来,紧紧地扎上线就可以了。把裹好的粽子放进锅里煮,我就开始耐心等待了。
粽子煮好了。我接过粽子就是一口,啊!又甜又软,真好吃!我吃了好几个,肚子都快撑破了!
每当我看到人们过春节那喜洋洋的照片和节目时,我都会不由自主的想起今年初五我干的一件“傻事”。
初五也叫“破五”,是送年的意思,传统的送年也要吃饺子,而且饺子里还要包上钱、枣、糖,每样包上6个。意思是:如果吃到带钱的饺子,这一年就会发财,如果吃到带枣的饺子,这一年就会好运早来;如果吃到带糖的饺子,这一年就会过的“甜甜蜜蜜”一家人就会和和睦睦。6是吉祥的数字。虽然这只是人们对新年的期望,但我们家还是继承了这种传统。
初五晚上,我们吃饺子送年。爸爸在吃第一个饺子时,只听见“咯噔”一声,第一个钱被爸爸吃着了,他露出了得意地笑容。这时,妈妈也学着爸爸的样子说:“你猜这个饺子里有没有东西?”我想:妈妈一向爱开玩笑。自信地说:“没有!”结果第一块糖又被妈妈吃着了。现在就我还没有吃着东西呢!我非常着急。最后,我吃了20个饺子,只吃出了3块糖,妈妈吃了25个饺子,吃了4个钱,2块糖,爸爸吃了30个饺子,吃出了2个钱,1块糖和3个枣,现在只剩下了10个饺子,我不甘心落后想:这10个饺子里肯定有3个枣,虽然,我已经吃的很饱了,但还是抵不住枣饺子的诱惑。我揉了揉肚子,不由自主的又吃了两个饺子,可还是没有吃到枣饺子。我看了看一向争强好胜的爸爸和妈妈,他们悠闲的吃着别的菜,好像并不在乎我是否把剩下的3个枣吃出来。我不管那么多,又吃了5个饺子,还是没有吃到枣饺子。我开始怀疑他们是不是已经把剩下的3个枣吃出来了?我看了看他们的“战利品”没有多呀?就在这时他们不约而同的来夹这3个饺子,我看了他们的动作,想:这最后的3个枣,一定就在这三个饺子里!我连忙拿起筷子夹起这三个饺子就往嘴里送,一咬,怎么一个枣也没有。这时,爸爸笑着说:“厨房里还有一盘饺子没煮。”我跑到厨房一看,果然还有一盘饺子没煮呢,我后悔不已。恰好这3个枣就是不在这10个饺子里。
每当我想起这件事,我就会时刻提醒自己,无论干什么事都要考虑周到,不要盲目行事。
传统中国年作文篇4
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就像一座巨大的宝,有中国书法、篆刻印章、皮影、武术……
书法是一门古老的艺术,是中华文化的灿烂之花,汉字的发展经过了甲骨文、金文、石刻文、篆书、隶书、草书、楷书、行书这些过程。
从古至今,中国有很多伟大的书法家,有颜真卿、柳公权、苏东坡、米芾、怀素、张旭……王羲之就是我国伟大的书法家之一,人称“书圣”,他的行书《兰亭序》是天下第一行书。
我练习毛笔字已经有七年多的时间了,刚开始写时,毛笔在我手里可“不听话”了,手不停的抖,字也写得歪歪扭扭的,难看极了。之后日复一日地练习,写多了就不抖了。到现在在春节时施展身手,在不同场合下都能即兴发挥、挥笔泼墨。这的感觉是在是很棒。话说回来“字如其人”不还是古人常说的吗!
写完一幅书法作品之后可以大家坐下来品一品,谈论一下哪里写的好,哪儿写的略有欠缺,提醒注意,每次都能从作品中找到自己的不足处,再勤加练习后,岂不是会更好?何况古人就说过“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在书法中我学到了很多的道理,已经让我受益匪浅。但这只是开始,书法中蕴含的哲理我学也学不完,我要在书法的世界里、在中华浩瀚的文明里继续努力、继续学习、继续探索。
传统中国年作文篇5
潮州,是我的家乡,在这个人才辈出、美丽富饶的地方,有一种独一无二的传统文化,那,就是潮州的功夫茶。潮州功夫茶,是融精神、礼仪、沏泡技艺巡茶艺术、评品质量为一体的完整的茶道形式,是一种在潮州抬头不见低头见、十分平常的民俗。
在我很小很小的时候,我就尝过功夫茶了。宋代诗人苏辙曾经有一句诗:“闽中茶品天下高,倾身事茶不知劳。”意思是说:功夫茶的茶品质非常好,达到了天下的至高点了,侍弄这样的好茶,身体从不知疲倦。在潮州,不论嘉会盛宴,或是闲处逸居,乃到豆棚瓜下,担侧摊前,只要是有空闲时间,潮州人就会端上茶几,摆上已洗好的茶壶、茶杯,抓一把潮州功夫茶叶,往茶壶里冲热腾腾的白开水,水满壶口为止,再刮去壶口的泡沫,再把壶中的水倒掉,然后再冲一次,盖上盖子,不一会儿,功夫茶的清香味就会开始四溢出来。这时的潮州人就会拿起“壶耳”,把壶中的工夫茶倒入几个小小的茶杯中。经过再三礼让,端起杯,一闻其香,二观其色,三再慢斟细呷。色香入脑,不由让人精神抖擞,有时细细斟呷还能品尝出人生先清苦后甘润的韵味来。真可谓是“优哉游哉”啊!
综观各地的名茶,其中,潮州工夫茶为最为精致、最为著名,为什么呢?因为各地的饮茶方法有很多不足之处,而这些不足,一般都能在潮州工夫茶艺中得到补偿。潮州人饮工夫茶时,真可谓是“乘热连饮”:一系列的烫罐淋杯、罐外追热、高冲低斟的程式,能有效地减少泡、斟过程中热量的散失;而别处的工夫茶虽然也散发出清香,但是,先一口、后一口的冷热不均,使品尝者感到十分反感,而潮州的工夫茶却恰恰相反,它“乘热连饮”的特点使品尝者回味无穷。
其实有时候,工夫茶不是专为解渴的。它是一种合乎道德、科学和艺术的真善美的高级享受。工夫茶座洋溢着祥和的气氛,共饮的人相敬相爱。茶具雅洁,冲沏精美,诗情画意,开通思路,可以说是人间极乐。功夫茶既是可登大雅之堂的饮茶艺术,雅中有俗,俗中有雅,雅俗共赏,大雅而大俗,这正是它的魅力与生命力之所在。人们从它身上既可寻求理趣,更可得到愉悦与怡乐。
潮州工夫茶,是“潮人习尚风雅,举措高超”的`象征。如果说,“和与思”是功夫茶的总体精神的话,那么,“精”字,就是功夫茶的本色,而“洁”字,便是功夫茶的灵魂。关于潮州的工夫茶,是永远也说不完的,因为,有潮州人的地方,便有潮州功夫茶的影子……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