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的教案应该能够提供具体的教学目标和方法,编写教案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组织教学资源,下面是美篇六六网小编为您分享的石头画教案通用8篇,感谢您的参阅。
石头画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了解古希腊的灿烂文化。
2.分析作品结构,揣摩作者情感。
3.领会作者在文中体现的尊重历史的真谛。
【教学重点】
1.领会尊重历史的真谛。
2.掌握本文视角独特、联想丰富的特点。
【教学难点】
认识保护文物的重要性,培养热爱古代文化的感情。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走近作者
冯骥才(1942~)当代作家。原籍浙江慈溪,生于天津。从小喜爱美术、文学、音乐和球类活动。1960年高中毕业后到天津市书画社从事绘画工作,对民间艺术、地方风俗等产生浓厚兴趣。1974年调天津工艺美术厂,在工艺美术工人业余大学教图画与文艺理论。1978年调天津市文化局创作评论室,后转入作协天津分会从事专业创作,任天津市文联主席、国际笔会中国中心会员、《文学自由谈》和《艺术家》主编等职。著有长篇小说《义和拳》(与李定兴合写)、《神灯前传》,中篇小说集《铺花的歧路》、《啊!》,短篇小说集《雕花烟斗》、《意大利小提琴》,小说集《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系列报告文学《一百个人的十年》,电影文学剧本《神灯》,文学杂谈集《我心中的文学》,以及《冯骥才中短篇小说集》、《冯骥才小说集》、《冯骥才选集》等。短篇小说《雕花烟斗》,中篇小说《啊!》、《神鞭》,分获全国优秀短篇、优秀中篇小说奖。部分作品已被译成英、法、德、日、俄等文字在国外出版。冯骥才以写知识分子生活和天津近代历史故事见长。注意选取新颖的视角,用多变的艺术手法,细致深入的描写,开掘生活的底蕴,咀嚼人生的况味
二.背景介绍
冯骥才是一位很有成就的作家,他似乎对古代文化情有独钟。早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他就凭借反思历史、反思传统文化的《神鞭》《三寸金莲》等一系列小说而蜚声文坛。几年前,就在自己文学创作最旺盛的阶段,他停下了创作,转而致力于文化发掘和文物保护工作。当来到古希腊遗址,站在雅典卫城上,冯骥才有了惊人的发现,有了对古希腊神像与中国古代神像的简单的比较和联想,比较的结果让人对世界文明的未来和发展充满了信心。
三、题目阐释
文题用借代的手法点明了写作的对象----古希腊文明。
“古希腊的石头”,指的是作为宗教崇拜出现的雕塑。在冯骥才的眼中,“石头”是文化的使者,从历史深处走来,与现代人交谈,现代人得以与这个地方“神交”,可以触摸真实的历史。
古希腊的石头真实地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特征,反映了古希腊的文明,让他找到了“逼真地进入希腊历史的秘密”,于是他喜欢上了“古希腊的石头”。作者借古希腊的石头,浮想联翩,将古希腊文明与中国文明联系在了一起,把希腊人文物保护的态度和方法与国人的做法对照起来,表现了作者对历史、对历史遗迹保护的深刻思考。
四、文本品读
古希腊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是欧洲文明的发祥地。冯骥才通过写这些记载着历史文明气息的石头——雕像、石碑、石柱等来歌颂古希腊人的聪明智慧和创造的古希腊文明,进而歌颂现代希腊人珍惜古希腊文明,保护并尊重文明遗产的做法,即不改变它的原貌、原状,让历史文明受到绝对与纯正的保护。
5、整体感知,阅读文本,回答问题
(1)冯骥才为什么喜欢“古希腊的石头”?
(2)冯骥才对古希腊石头的欣赏,也就是对外族文明的欣赏,从文中看,作者真正关注的是什么?
(3)对“时间隧道就在希腊人的石头中间”这句话,你是怎样理解的?
(4)希腊人对历史文物的保护措施很奇特,我们应如何看待?应从中学些什么?
(5)作者为什么要致力于文化发掘和文物保护工作?
(6)文中说,古老的石头“各自不同的形态都是历史的表情”。你是怎样理解“历史的表情'的?
?课堂检测】
⑴给加点的字注音
粗糙()庇护()泯灭()苍劲()
聆听()隧道()神谕()亢奋()篝火()坍塌()葱茏()呵护()磨砺()甬道()掰开()兀自()暧昧()战战兢兢()
炯炯有神()龟裂()扎针()挣扎()
包扎()剥落()
(2)解释下列词语
庇护:
暖昧:
朦胧:
葱茏:
神驰:
炯炯有神:
坚不可摧:
活灵活现:
气宇轩昂:
喜新厌旧:
小心翼翼:
战战兢兢:
悠远:
幽远:
补充资料:
沉淀人生
(冯骥才)
所有土地都可以为了一棵树 m.d8qu.com/ 的生长,就看你的根扎得有多深多长。
生命就像蜡烛那样,在光芒和泪珠中慢慢耗掉。
历史的标点全是问号。
历史的幕后全是惊叹号。
如果你不会嫉妨,你就占有了人的一半以上的美德。
我们的半径相等,才能画出一个共同而又完美的圆。
人生最强劲的力量都是你的对手给的。对手多强,你就有多强。
历史最想告诉我们的是:人类没有灭绝,全靠人生的存在。
摆渡者反反复复选择彼岸,结果徘徊了一生。
老人在一个夕阳抒他的银发照成金发的黄昏里,忽然悟到:全部人生,不过为了创造几件刻骨铭心的往事而已。
风儿可以吹飞一张大纸,却无法吹跑一只弱小的蝴蝶,因为生命的力量是不顺从。
金钱的骄傲,是它自以为可以买到一切;金钱的苦恼,是它无法买到一切。
人类的悲剧是:一半得不到自由,一半得到了却不知做什么。
书里夹着许多有生命的人,只要你打开书,他们全都能站起来。
留住时间的方式,惟有把它变为珍贵的事物。
痛苦是心灵一块无法化开的结石。
人最深的叹息,是他无法挽回已然流逝的时光。
石头画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掌握石头剪刀布的游戏规则,初步学唱歌曲。
2.初步感受歌曲中说唱的演唱形式,体验歌曲与游戏结合的乐趣。
3.培养幼儿反应的敏捷性和对动作的控制能力。
4.培养幼儿清楚表述和大胆表演的能力。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巩固猜拳游戏方法和规则。
1.提问:你们会玩石头剪刀布吗?怎么玩的?怎么才算赢?
2.幼儿示范,教师总结方法:石头剪刀布,布包住石头、石头锤剪刀、剪刀剪破布。
二、在歌曲中开展猜拳游戏,帮助幼儿熟悉歌曲旋律与歌词。
1.幼儿在歌曲中自由结对开展猜拳游戏。
2.提问:游戏时有没有听到歌曲里输的一方是怎么做的?(输的跟我走)
三、学唱歌曲,尝试配很简单的动作。
1.完整欣赏歌曲。
2.师幼共同整理歌词。
3.教师带动幼儿有节奏的念唱歌词。
4.跟着音乐练唱歌曲。
5.在熟练的基础上配合相应的动作进行两两合作表演。
活动反思:
本首歌曲以猜拳这个幼儿熟悉的游戏为素材进行创作,节奏鲜明,情境丰富,幼儿活动兴趣十分的高涨。虽然通过游戏的开展和歌词的练习,但是由于歌曲本身的速度有点快,幼儿跟唱起来有点困难!活动前应该要对速度做好调整准备,让有趣的歌曲能成为更适合小班的合适教材。
小百科:“石头、剪刀、布”是猜拳的一种,两人玩,起源于中国,然后传到日本、韩国等地,随着亚欧贸易的不断发展传到了欧洲,到了近现代逐渐发展到世界。游戏规则中,石头克剪刀,剪刀克布,布克石头。
石头画教案篇3
一、教材及学情分析:
学情分析:本班是智障三年级的学生,中度智障,其中有2个孩子是脑瘫。班上大部分学生具备一定的识字、说唱的能力,口语表达能力较好,乐于参与游戏。
教材分析:“剪刀、石头、布”的游戏是伴随每个人成长的生活小游戏,某种意义上而言,它可以说是每个人必须掌握的生活游戏。本课选择的《剪刀石头布》儿歌,体现学习从孩子们生活中来,也应用于孩子的生活,即教学内容的生活化;该儿歌节奏简单,旋律优美,充满童趣,适合孩子传唱,将游戏的规则通过儿歌唱游的方式,将游戏的规则、方法表述得简单、清晰、儿童化,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符合智力障碍儿童的认知特点;通过对剪刀、石头、布的手指动作的形象模仿,孩子的手指精细动作得到进一步康复锻炼;该游戏是必须两人以上才能进行的游戏,学生在学与日常应用中,能进一步增强与他人沟通、合作的能力,同时,该游戏也将成为孩子们与他人沟通交流的方式之一。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剪刀、石头、布”游戏的方法,并能说唱歌曲《剪刀、石头、布》。
过程与方法:学生得到愉悦的情感体验,精细动作得到进一步锻炼。
情感与态度: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相互交流及团队合作意识,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热情。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确定教学重点是在明确教学目标的基础上进行制定的,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唱游的方式让学生跟着音乐律动并完成游戏。
教学难点则在于学生对于游戏规则的掌握,学生的模仿能力相对较好,但是抽象思维并作出判断的能力还是相对较弱,对于游戏中三项规则需要通过重复强化,并用卡片的方式出示出来,将抽象规则转化为形象的图表,这样有利于学生对于游戏规则的掌握。
四、教学理念和设想:
(一)“三化”教学模式
我校“三化”教学模式要求:教学内容生活化、教学形式活动化、教学组织个别化。本节课是在“三化”教学模式的指导下进行设计的:
1、教学内容生活化:剪刀、石头、布 三种物品在生活中随处可见,贴进学生的生活,学生对于这三样物品的外貌特征以及用处都比较熟悉,而由剪刀、石头、布派生出来的音乐游戏猜拳,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偶有接触,学生在已有的生活经验中学习,有利于开展教学。
2、教学形式活动化:整节课都是以“活动”的形式展开教学,从开始的手指操律动(巩固学生对于剪刀、石头、布手势的掌握锻炼手指灵活练习精细动作)到玩一玩中孩子自行玩耍、接着是大家一起来、最后的贪吃蛇猜拳游戏。一直让学生在参与中学,在学中参与,用活动串接整个课堂,充分调动了孩子的积极性。也让孩子们在活动的愉悦氛围中学得轻松愉快。
3、教学组织个别化: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老师和助教一直进行个别指导,对于掌握较慢的孩子进行引导和示范。帮助孩子更好的'掌握教学内容。
(二)角色扮演融入课堂:
在音乐活动中学生扮演剪刀、石头、布的不同角色,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通过角色扮演更直观地了解不同角色的游戏规则。
五、教学方法分析:
1、激趣导入:上课伊始,老师用设置悬念的方式引出三位有趣的朋友,引发学生的好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快速地进入到学习的氛围中去。
2、循序渐进教学法:由浅入深,一步步进行学习。一开始用简单的模仿方法让学生练习了剪刀、石头、布的手型,并通过手指操进行练习,然后让同学们自由地玩一玩,都是学生较为容易完成的。然后再逐步深入到游戏规则的学习,最后才是学生自主地玩游戏。让学生一步步深入地进行学习。
3、强化法:整堂课里一直用强化的方法练习歌曲中重要的部分,各个学习的环节中强调学生反复读唱歌曲中重要部分:谁输谁赢比一比:布包住石头、石头锤剪刀、剪刀剪破布的游戏规则,并强化律动动作。
六、教学流程:
本节课由:激趣导入——课前律动——新课学习:听一听、玩一玩、学一学、比一比、贪吃蛇——小结拓展这几个环节组成。环节之间环环相扣,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小步子,多循环,循序渐进,自然过渡,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和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预计用时3分钟)
师:今天老师带来三个有趣的朋友,当他们在一起的时候,总是想比出谁最厉害的。可总是没结果。同学们知道他们是谁吗?
生:想
师:来看看第一位是是谁呢?
(出示剪刀实物)
生:剪??
师:对了,是剪刀,同学们看看它的样子想想能用我们的小手来模仿一下他吗?
生:(模仿)
师:(指导)同学们都模仿得很好。接下来要出场的是第二位他是谁呢?出示石头实物
生:石头
师:对了是石头,同学们看看它的样子想想能用我们的小手来模仿一下他吗?
生:(模仿)
师:(指导)当我们把手指都收起来的时候样子跟石头的外貌就很相似啦,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认识第三位他是谁呢?出示布的实物
生:布
师:对了,是布。同学们看看它的样子想想能用我们的小手来模仿一下他吗?
生:(模仿)
师:(指导)同学们都模仿得很形象
(二)课前律动(复习巩固)(预计用时3分钟)
师:接下来我们就把这三位朋友的形象带到《手指操》里,一起做一做吧?
(组织同学排队,带领同学在音乐的伴奏中完成手指操)
师:同学们完成得很认真(表扬中间做得比较好的同学)这样三个有趣朋友聚在一起是怎样比赛?谁更厉害的呢?同学们想知道吗?
生:想
(三)新课学习(预计用时22分钟)
1、“听一听”
师:那么接下来请同学们认真地听老师播放的歌曲,你们就会知道了。
播放音乐《剪刀、石头、布》,师带领生一起律动
2、“玩一玩”
师:听完歌曲同学们知道他们三个比赛时,玩的是什么游戏吗?
生:……
师:他们玩的是剪刀石头布的猜拳游戏,这个游戏小朋友会玩吗?
生:……
(师引导学生自己玩一玩剪刀、石头、布的游戏,并从旁指导)
3、“学一学”
师:刚刚有同学上来玩了这个游戏,是不是很有趣呢,现在同学们一起来吧
(学生2人一组扮演不同角色,跟着音乐来表演。并从旁指导)
4、“ 比一比”
师:同学们都了解游戏规则了吗?还不太熟悉,没有关系。现在老师请3位同学上来分别扮演剪刀石头和布,我们一起来比一比
老师:通过三位同学刚刚的表演,我们已经进一步熟悉了游戏规则,同学们知道了剪刀石头布游戏的规则吗?
生:石头和布比:布包住石头 布胜利了石头输了
石头和剪刀比:石头锤剪刀 石头胜利了剪刀输了
剪刀和布比: 剪刀剪破布 剪刀胜利了布输了
师:对啦,当石头遇到布的时候?谁胜利了?
生:布
师:当石头遇到了剪刀呢?
生:石头
师:同学们做得不错,我们再来一次
5、游戏“贪吃蛇”
师:同学们已经熟悉掌握了游戏规则,接下来让我们来随着音乐进行猜拳比赛,看谁是小冠军
(游戏规则:由老师带领开始猜拳,输的人以开火车方式跟在赢的人后面,赢的人变成领队带领着队员找到下一个对手比赛决出胜负,输的人跟在胜利的人身后重复直到座位上的人都进行完游戏比赛。)
(四)小结拓展(预计用时2分钟)
师:今天同学们都表现的很棒,也很积极地参与了活动,最后同学们能告诉我剪刀石头和布比赛最后谁胜利了呢?
师:剪刀、石头和布在比赛中,每个人都有胜利也有失败,所以他们总是不能决出谁才是最厉害的。其实,他们各有各的长处也各有各的不足,只要他们团结起来就能更好地完成更多工作。你们说对不对?今天同学们学的剪刀石头布的游戏回家后也跟爸爸妈妈一起来玩玩,下次老师再带大家去认识另一些有趣的新朋友。
石头画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认识小鸡、小猫、螃蟹的脚及初步了解其脚的作用
2、能够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尝试用较完整的语言表述。
3、体验帮助别人的快乐
活动准备:
ppt、小石头项链、动物图片、动物脚图片
活动过程:
一、视听感受并讨论小石头由开心变伤心的原因。
1、播放ppt1,提示幼儿观察小石头的表情,让幼儿说小石头的表情是怎么样的?
师:有一块小石头,圆乎乎、光溜溜,就像小鸟生的蛋,它每天都趟在草地上晒着太阳,闻着花香,很开心。
2、观察ppt2,看看小石头发生了什么变化?哪里变了?请幼儿模仿小石头的表情?猜想小石头为什么不开心?
师:可是,有一天……
3、播放录音——看见别人都能走来走去,可以到处去看看,我小石头的心里可羡慕啦!
提问:你能想想办法帮助小石头吗?你有什么办法能让小石头到处走走看看?幼儿自由讨论述说。
教师:谢谢你们帮助小石头想了这么多的办法,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小石头自己想了一个什么办法呢?
二、视听感受理解故事的前半部分,说说小动物的脚作用。
1、播放ppt3、4、5
提问(1)小石头想了一个什么办法?
提问(2)它问哪些小动物借脚了?它是怎么向小动物借脚的?小动物是怎么说的?
2、幼儿将动物及其脚进行匹配,再次认识小动物脚的作用。
3、教师总结:小动物们把脚借给小石头了吗?(没有),小石头没有借到脚,心情会怎么样?
三、了解故事后半部分内容,说说小石头变开心的原因。
教师:ppt6:小石头没有借到脚,很伤心,心想:“唉,我自己要是能长出脚来该有多好啊!小石头多么想到处去看看。
1、观看ppt7、8、8、9教师讲述故事后半部分
问(1):谁来了?(小姑娘)仔细看看小姑娘把小石头做成了什么?
问(2):小姑娘带着小石头去了哪些地方玩?
问(3):小石头最后长脚了吗?它有没有到处去看看?
教师总结:小石头在小姑娘的帮助下,就像自己长了脚一样,跟着小姑娘去了幼儿园、花园和游乐场,跟着小姑娘玩得很开心。
2、教师完整讲述故事,幼儿欣赏故事。
四、延伸部分:
1、请幼儿带上小石头项链,帮助小石头实现愿望,体验帮助他人的快乐。
2、出示小石头的愿望神秘袋,请幼儿看图片说说自己愿意带小石头去哪里?
石头画教案篇5
游戏目的:
培养幼儿动作的灵活性。
游戏玩法:
全体幼儿分成人数相等的两队,从每队第一位幼儿开始猜拳比赛。如果手势相同,继续猜拳;如果手势不同,决出输赢。输的幼儿被淘汰,换后面一位幼儿继续进行,最后看哪一队留下的幼儿多,则胜。
游戏规则:
猜拳时要同时亮出手势。
"剪刀"赢"布","布"赢"鎯头","鎯头"赢"剪刀"。
游戏反思:
?石头、剪刀、布》是一个非常传统的游戏,很多孩子都爱玩。本节课石头、剪刀、布是孩子们非常喜欢的游戏,趣味性强,不仅能锻炼幼儿肢体动作的协调性,还能训练幼儿快速的反应能力。他们多习惯于用手来完成,但如果用脚来做这个游戏,却比较陌生。
活动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且贴近幼儿的生活,孩子们都能积极、踊跃的参与到活动中来,活动不但锻炼了幼儿肢体动作的协调性,训练了幼儿反应的灵敏性,同时使他们体验到了与同伴一起活动的乐趣。
石头画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倾听故事,体验小石头实现愿望的喜悦心情。
2、愿意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小鸡、小猫、蜈蚣的立体教具各一个、一块贴有五官的石头、一串项链。
活动过程:
一、产生悬念
教师手拿石头。“有一块小石头,很想跟别人一样可以走来走去,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可是,它没有脚,怎么办呢?你们谁能帮帮他吗?
幼儿群讲办法。
你们想出了这么多有用的办法啊,可真棒,让我们来听听小石头最后长脚了没有?”
二、倾听故事
教师操作桌面教具,讲述故事第一部分。(从“有一块小石头,光溜溜”到“小石头多么想到处去看看”)
“小石头为什么想长脚?
“这个时候,小石头想到了一个好办法,我可以问别人借脚啊!远远地,走来了小鸡,小石头想问小鸡借脚,可是他有些害羞,你们愿意帮小石头向小鸡借脚吗?你们一起来说说看(幼儿群讲:小鸡,你把脚借给我好吗?)”
教师操作小鸡教具,“小鸡摇摇头,不肯把脚借给他。哦,小鸡可能觉得自己只有两只脚,要是借给小石头了,就没有办法捉虫吃了。”
“喵喵喵(教师做动作)远远地,走来了一只小猫。"教师操作小猫教具,“小猫摇摇头,也不肯借脚。哎呀,小猫也不肯借脚,可能小猫要捉老鼠,借了脚就不能捉老鼠了。”
“远远地,蜈蚣爬过来。"
“小石头问谁借了脚?这些动物把脚借给他了吗?如果是你,你现在的心情是怎么样的?(难过、伤心、生气)”
“小石头没有借到脚,真伤心,这时候来了个小朋友,发生了什么事?咦,小石头要向小朋友借脚吗?让我们继续听下去。”
教师讲述故事第二部分。(从“哟,多漂亮的小石头”到结束)
“小朋友怎么做了,小石头有没有长出脚?”
“它跟着小朋友干了什么事?你觉得它的愿望实现了吗?为什么?”
请幼儿完整倾听故事一遍。
三、想像活动
说说小石头前后的心情变化。
“小石头虽然最后还是没有长脚,但它感觉就想长了脚一样,因为到处去看看的愿望实现了。如果是你,你想带小石头去哪里?干什么?”
石头画教案篇7
一、教材简析:
这是一篇科学小品文,通过川川和磊磊两个孩子与勘探队员的交谈,介绍了许多有关岩石的知识,也表现了两个孩子热爱科学、探求知识的强烈愿望。全文有14个自然段,可以分为3段。
(一)、(1~5)勘探队员告诉两个孩子,山上的石头一层层的,就像一册厚厚的书。
(二)、(6~11)介绍了“石头书”上的字和画。
(三)、(12~14)石头书里的学问真不少,石头书的用处可大了。
二、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和5个二类字,理解有关的词语。
2、通过学习,理解"石头书"的含义,了解有关化石的知识,培养学生对周围感兴趣的事物刨根究底,乐于探究,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志趣。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三、教学重难点:
了解有关化石的知识,培养学生对周围感兴趣的事物刨根究底,乐于探究的态度。
四、教学时间:
3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教学目的:初读课文,学习有关的字、词。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书是我们常见的学习用品,从书中我们能汲取营养,获取丰富的知识。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与书有关,齐读课题:石头书
2、看了课文题目,你有什么想法?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
2、同桌互相读读,做做小老师。
3、分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指点。
三、弄清课文脉络,出示思考题:
根据下面的意思,对照课文想一想,分别是哪几个自然段说了这些意思。
(1)、勘探队员告诉川川和磊磊,山上的石头一层层的,就像一册厚厚的书。
(2)、勘探队员叔叔介绍了“石头书”上的字和画。
(3)、川川和磊磊很高兴,也想读这本书。
四、学习生字:
1、学生合作、交流学习10个生字的读音和字形、意思。
2、自学、领读二类字
3、检查朗读有关的词语。
五、布置作业:
1、练写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第二教时
教学目的:理解、品析课文。
一、复习检查:
1、检查复习课后的词语。
2、自由提问:
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课文,看了课题,你想知道哪些问题?
二、学习课文:
学习1~5自然段。
1、朗读课文:
过渡:第1、2自然段告诉我们勘探叔叔趴在一块大石头上聚精会神看着什么,这一不同寻常的举动引起了川川的好奇。
2、你读了课文明白了什么?
3、石头像书吗?说说你的看法
4、指导朗读这两个自然段。
学习6~13自然段。
1、朗读课文:
思考:勘探员叔叔面前明明是一块光秃秃的石头,可他为什么说自己在读书?
(引导学生从石头的外形,石头的字画,及石头的价值和作用这些角度考虑)
2、小组学习,交流;
(1)、你读了课文后,明白了什么?石头上的字指的字是什么?画指的是什么?
(2)、川川和磊磊听了勘探叔叔的话,为什么“不禁笑了起来”,“不禁”是什么意思?
3、分角色朗读课文。
学习课文12~14段:
1、分角色读。
2、理解:
(1)、读第12自然段,联系第8、10自然段,想想勘探队员叔叔是根据什么来判断这里曾经是海洋和密林?
(2)、"刨根问底"是什么意思?这个词说明了什么?这本书究竟有什么用?只是根据什么来推断的?
(3)、川川和磊磊为什么高兴?为什么说石头书里的学问可真多?这里的"读"字应怎样理解?
3、分角色朗读课文。
三、总结全文:
1、说说"石头书"的含义。
2、教师小结:
今天我们随着作者阅读了"石头书",了解了有关石头里蕴藏了这么多知识。在大自然中,还有许多类似的"石头书"这样的事物,等待我们去探究,去研究。我们现在应努力学习,长大了去揭示哪些奥秘。
三、作业:
练习朗读课文。
第三教时
教学目的:总结课文,指导实践活动。
一、分角色朗读课文。
1、感受全文的感情线索。
读课文,思考:川川和磊磊的神态和语气在这件事的过程中是在不断变化,请在文中画出有关的词语。
2、分角色朗读
二、总结:
1、学习了课文,你知道到了哪些知识?
2、学习了课文,你有什么想法?
三、实践活动:
1、推荐一些你认为好的科普读物,并简单介绍一些内容。
2、交流收集的图片、资料或制作的小报。
3、浏览相关的网站。
附:板书
17、石头————像————书
一层一层 一册
雨痕波痕矿物字
树叶贝壳小鱼画
告诉 知识
课后小记:
本文共有14个自然段,通过人物间的.6次对话,写出了石头像书的原因:1、外形:石头一层一层就像书一页一页。2、石头上的雨痕、波痕、矿物就像书上的字。3、石头上的树叶、贝壳、小鱼等化石就像书上的画。4、人们通过石头上的化石能知道许多知识,就像书本能告诉人们知识一样。紧紧抓住“刨根问底”一词,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求知识的意识。我在教学时采用了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让学生分对话通过自学交流,从而培养学习的能力。具体方法如下:
1、看了课题,你有哪些疑问?
2、课文写了几次对话?
3、你提的问题分别能在第几次对话中找到答案?
4、各自找伙伴分组学习:分角色读——说说知道的知识——看课件理解。
5、总结,说说石头为什么像书。
操作发现有以下的优点:
1、课文的条理清晰,整体感知好。
2、学生的学习兴趣浓,积极性高。
3、朗读,理解、说话的训练量大面光。
能顺利的理解“刨根问底”一词。
石头画教案篇8
一、欣赏交流
教师播放《海底总动员》的精彩片段,学生欣赏。交流:
同学们,刚才这个动画片你们看过吗?知道叫什么名字吗?在影片中你看到了哪些海洋生物呢?(小丑鱼、)
在远古时期,地球表面大部分面积被海洋覆盖。后来陆地逐渐扩大。现在,海洋面积仍占地球面积的71%,差不多3/4的地球表面仍然是海洋。海洋最深处可达11公里,超过了珠穆朗玛峰的高度。因海洋不同深度的光照不同,生物种群也不一样,所以海洋生物千奇百怪。今天我们就一起到神秘的海底世界去认识一下各种各样的海洋生
物吧。(板书课题:我爱海洋)
二、新授
1.欣赏图片(播放课件):
师:大家都知道“美人鱼”的传说吧,其实海洋里有种生物常被人认作“美人鱼”,这就是儒艮,它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一般在隐蔽条件良好的海草区底部生活,定期浮出水面呼吸,常被认作“美人鱼”,给人们留下了很多美丽的传说。
师:这是残忍好斗的章鱼,它虽然叫鱼,但并不是鱼类,而是软体动物,它有八条长的腕足,腕足内侧有很多吸盘,有的体内有墨囊。它力大无比、足智多谋,不少海洋动物都怕它。
师:看,喷云吐雾的乌贼,你们知道它有什么特征吗?(它还叫墨斗鱼,属于无脊椎软体动物。在海洋生物中,乌贼的游泳速度最快。它随身携带装满“墨汁”的墨囊,遇到险情时,便将墨汁射出“烟幕弹”,乘机逃之夭夭)
师:还有凶猛无比的鲨鱼,号称“海中狼”、“海中霸王”。鲨鱼虽然凶猛,面目可憎,但全身都是宝,是重要的经济鱼类。
师:瞧,这是艳丽无比的珊瑚,它以捕食海洋里细小的浮游生物为食。
聪明无比的海豚也来了,它可是鲸类王国中最大的家族。师:其他的生物就不一一介绍了,大家欣赏一下。
2.讨论探究
师:同学们,浩瀚的海洋是孕育生命的摇篮,它哺育着形形色色的海洋生物,那你们还见到过哪些更神奇的海洋生物呢?你最喜欢哪些海洋生物,为什么呢?大家互相谈谈自己对海洋世界的感受和海底生物特点的认识。
3.欣赏探究
师:看来同学们认识的海洋生物真的很多哦,下面大家一起来欣
赏小朋友自己设计的海洋生物。你们觉得他们设计的作品怎么样呢?(形状、花纹、色彩)
4.学生设计,教师指导(多媒体课件播放)
师:欣赏了小朋友的作品,我看大家都有点迫不及待了,下面我们就利用自己所带的材料,找自己的好伙伴,将喜欢的海洋生物或者想象中的海洋生物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现出来。组长注意分工!我们来看哪组同学的构思最巧妙、作品与众不同哦。
5.作业展示和评价
师:把做好的作业展示,并分组说说构思、设计意图。其他学生进行品评,让学生学会如何欣赏和评价一幅作品,可以从构图、造型、色彩、装饰花纹等多方面进行评价。
6.拓展延伸:
同学们,这堂课你们用各种表现形式设计了形形色色的海洋生物。海底世界美丽富饶,是大自然赋予我们人类的瑰宝,我们在感受它美的同时更有责任去保护它,那怎么去保护呢?这个问题留到课后大家共同探讨一下。
三、小结
教学反思: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