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可以分享教案,以促进教师之间的合作和学习,教案不仅是一份计划,更是一份对教育使命的承诺,下面是美篇六六网小编为您分享的条据启事的教案7篇,感谢您的参阅。
条据启事的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会认14个字,会写8个字,会自主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在朗读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4、通过区分两次的征友启事内容的不同,进一步认识到只有“求同存异”才会交到朋友,引导学生正确交往。
教学重点、难点:
会认14个字,会写8个字,会自主积累词语。
通过区分两次的征友启事内容的不同,进一步认识到只有“求同存异”才会交到朋友,引导学生正确交往。
教学课时: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的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10课——板书课题《征友启事》
读题认识“征”“启”字,学生读题质疑
1、什么是启事?
2、谁给谁写征友启事?等等。
二、学生自由读文
三、教师范读课文
(要求学生听后告诉老师从课文中你知道了什么?或者你还有哪些疑问,都可以说出来,提出来。学生积极发言)
四、解决问题
1、小牛为什么要征友?出示词语卡片“孤单”说话。
2、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学会区分两个不同的启事,区分他们的不同之处。(教师分别出示两种不同的启示)
在读启示的过程中教师指导认识
朝夕相处耕田垂头丧气闷闷不乐
3、两种不同的启示分别有什么效果?
学生结合课文进行表演,表演中认识词语“猎狗”“马驹”“学习”“兴高采烈”
五、有情朗读课文
六、小结
请你写一个征友启事,想象怎样写,能让你叫到更好的朋友。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学生齐读课文
二、游戏——寻找好朋友
方式:教师读出语声字有关的句子,学生在文章中找出来,并找出与生字有关的词语及要认识并要求会写的字。并及时指导朗读句子。
例:
教师:小牛很孤单,一心想找个朋友。
学生:找到句子后,圈处词语“孤单”重点认识“单”字,相同的方法学习所要认识的生字。
单张做离教猫习
三、游戏识字“我的朋友多”
小组进行交流我是这样记住这些字的。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生读文
二、游戏(听写生字)
三、作业
书写生字
四、拓展思维
编演课本剧——《找朋友》
五、小结
条据启事的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能说出两个征友启事的不同。
2、模仿小牛征友的方法,提高交友技能。
3、帮助幼儿体验和理解故事内容,尝试讲清简单的事情。
4、理解故事内容,大胆讲述简单的事情。
活动准备:
1、两个"征友启事"的范例
2、录有故事内容及"征友启事刚刚贴出至又贴出了一张征友启事"一段故事内容的磁带。
3、与幼儿人数相符的《快乐阅读》图书。
活动过程:
一、游戏"找朋友"
1、教师和幼儿随音乐玩"找朋友"的游戏。
提问:刚才我们玩的是什么游戏?
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好朋友,而且都喜欢交朋友,为什么?(引导幼儿说出开心、快乐、互相帮助等词语)可是有一只小牛犊一个朋友也没有,它会怎样呢?(引导幼儿说出孤单、寂寞、闷闷不乐等,丰富幼儿词汇)比较两个征友启事的不理解第一个征友启事1教师出示第一个征友启事,请幼儿自由阅读。
2、请幼儿提出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即不认识的字,教师帮助幼儿认读。
3、教师和幼儿共同
4、阅读。提问:征友启事中的"征友"是什么意思?小牛犊想要找什么样的朋友?
5、听录音(征友启事刚刚贴出至又贴出了一张征友启事)提问:第一张征友启事贴出后,都有谁来了?为什么他们兴奋的走来又失望的离开?
(二)理解
第二张征友启事教师出示第二张征友启事,请幼儿阅读。提问:两张征友启事有什么不同?这回能找到朋友吗?为什么?
1、教师请幼儿将《快乐阅读》书翻到"征友启事"这一故事并跟随录音机轻声阅读。
2、教师巡回指导
3、帮助个别幼儿指
4、读。提问:第几张征友启事帮助小牛犊找到朋友?都有谁愿意做它的朋友?谁能陪它做什么?
(三)讨论:通过这两次征友
1、小牛犊懂得了一个道理,
2、相信小朋友们也明白了这个道理,
3、是什么呢?你们来说说?
(四)教师小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
活动反思:
一、抓住主线,贯穿课堂
全文有11个自然段,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来说,的确是很长的一篇课文,而这样的故事性课文,最忌讳从前向后上成“流水帐”形式,于是,我抓住了文章中的两份征友启事作为主线,然后进行对比学习,不仅使得课堂脉络清楚,而且在对比中名理。
二、语言训练,随手拈来
语文课堂,讲究人文,讲求拓展,但是永远都不能丢掉最基本的语言文字训练。在进行两则征友启事对比的时候,我让学生观察第二则征友启事和第一则相比,有什么地方不同?学生得出:多了“或者”和“其中一点”四个词语。让学生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明白第二则征友启事多了“或者”“其中一点”几个词语,却少了很多对朋友的要求。
当故事发展到贴出第一则征友启事后,我对文本进行了升华,让学生想象:“假如我是___(山羊、马驹、猎狗、花猫),当我摇着头离开时,我会对小牛说___”。此环节的设计不仅让学生了解到第一则征友启事贴出后,小牛没有交到朋友,而且让学生体会到交朋友时不能对朋友的要求太高。当故事的进度到了第二则征友启事的结果部分,通过反复分角色朗读动物们对小牛说的话,很好地让学生体会到第二则征友启事的成功, “好”与“不好”的两则征友启事造成不同后果的难点便不攻自破了。我们在边学习语言,边享受着语言带给我们的美妙和幸福感。
三、个性阅读,不拘一格
小牛没有找到朋友,心情会怎样呢?文中写到小牛去找老牛诉苦,“诉苦“!两个字对于7岁的孩子来说,实在有些难以理解,怎样使这里的“诉”能“苦”出味道来呢?我让学生看插图,体会小牛的心情。学生加上了“小牛难过地说”“伤心地说”“垂头丧气地说”……等描写心情的词语,然后我请学生按自己理解的心情来学着小牛诉诉苦吧!学生将这句话读得有了滋味。
本课以“朋友”开始,以“朋友”结束,于是,在小牛找到好朋友后,我趁机让学生说说自己想找一个什么样的朋友。学生学会了用上“或者…或者…或者…其中一点…”
条据启事的教案篇3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会认“征、启”等12个生字。会写“言、着”等7个生字。学习新部首弓字旁、走之儿和戈字旁。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让学生知道小牛的两张启事的不同和引发的不同结果。
4、懂得与人交往时,既要考虑自己的需要,也要考虑别人的实际情况。
过程与方法:
启发式、商讨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反复诵读课文,使学生学会如何交友、懂得与同学友好相处的重要。
教学难点及突破:让学生领悟“征友启事”内容的不同,会引起不同的结果。
教学准备:
生字词语卡片、小动物头饰、写有两张启事内容的文字片。
学生预习课文。学生每人一套生字卡片、一人一个小动物头饰。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直接导入
师:通过预习谁能告诉我小牛是用什么办法找朋友的?(板书课题:《征友启事》)
2、质疑
师:通过预习,把你懂得的问题提出来考考大家。(让学生自由说)
教师把有价值的问题特别强调,如:征友是什么意思?启事是什么意思?它想征什么样的朋友?……
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1、自由读
师:刚才同学们提出那么多有意思的问题,看谁通过读书能解决?读书要注意读准字音,不掉字、不添字,边读边想。
2、小组合作读书。
小伙伴互相帮助把句子读通。都觉得难读的句子教师帮助、指导。
3、读后释疑。
师;初读课文你懂了什么?(围绕质疑中的问题)
4、示范读
评一评老师读得怎么样?
教师范读时,提醒学生认真倾听。
三、再读课文识生字
1、学生小声读课文,边读边记生字。
2、分小组合作识字,互相说说怎样记住这些字。然后指名在全班交流识字方法。(加一加、减一减、熟字加偏旁、猜谜语等)
3、分小组读生字卡片,丰富词汇。(卡片上拼音带字,组多个词)
4、请小老师教读生字、词。
5、抽读、齐读、开火车读生字、词。
四、指导书写
1、出示要写的三个字“张、迎、或”,分别说说它们是什么结构?部首是什么?特别注意戈字旁的讲解。
2、让学生观察这三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互相说说怎样写才好看。如:哪一画应该写长点,哪一画应该舒展些,哪一画靠近竖中线等。
3、描红。
4、示范写。
5、临写。
6、练习、评价。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激情导入
1、教师出示一张卡片,学生出示相应的卡片,看谁出得又快又准。然后再请一个孩子教读。
2、教师提问:我们知道,小牛想找
朋友,它贴出了征友启事。(引出课题)那它贴出了几张征友启事?(两张)教师出示小牛的两张启事。
二、品读感悟
1、请孩子们先自己小声读一读这两张启事,然后指名读。请其他孩子评一评。
2、在书上用波浪线画出两张启事的不同之处,请人到黑板演示。同桌互相说说不同之处的意思。然后请人在全班交流。(教师重点指导孩子理解“谁能做到”和“谁能做到其中一点”,体会“或者”的意思。)再分男女生读这两张启事。
3、请孩子们在课文中找一找,第一张征友启事贴出过后出现了怎样的结果?请人读一读答案(第三段),再请人来评一评。小组表演读。孩子带着头饰表演读,让每个孩子都参与读书、表演,在具体的情景中感悟小动物们渴望交到朋友的兴奋心情,及交不到朋友的失望,理解“兴奋的跑过去,又摇着头走了”。请小组在全班表演读。指名说说,如果你是这些小动物,当你摇着头离开时,你会说些什么?
4、师:小牛没找到朋友就去找老牛,它对老牛说了些什么呢?它当时的心情怎样?指名说说。讨论:你在什么时候会对别人诉苦?引导孩子体会小牛一个朋友也没找到时的伤心、失望、难过心情。(4、5自然段的学习)
(1)同桌互读,体会小牛心情。
(2)师生齐读。
5、师:于是小牛又贴出了第二张启事。这次它找到朋友了吗?小牛和小动物们的心情怎样?(8—13自然段的学习)
(1)让孩子们说一说在平时生活中遇到过哪些高兴事,演一演当时的表情和动作。引导孩子们体会小动物们看到启事和交到朋友后高兴的心情。
(2)小组内分角色读。
(3)指名分角色读。学生评价。
(4)戴着头饰表演读。
5、感悟文章的思想内涵。
教师引导:为什么小牛开始一个朋友也没找到,后来就有了许多朋友?(小组讨论后指名回答)
教师小结:如果你能既想到自己的需要,又能考虑到别人的爱好,那么一定能交到许多好朋友。
6、师生一起戴上头饰分角色表演读整篇课文,再整体感悟。
三、拓展延伸
你也来写一张征友启事。(先分小组讨论,再全班交流,最后动笔写)教师指导一下格式。
四、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抄写生字、组词。
教学反思
本册阅读教学的重点是朗读训练。因而在本课教学中我特别注重孩子们的朗读训练,我将教学中的朗读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感受、思考,去领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比如在指导孩子们读小牛向老牛诉苦这一段的时候,开始他们总是读不好,后来我问:“你一般在什么时候会去找别人诉苦?”他们有的说:“在遇到难题时会抱怨诉苦。”有的说:“别人欺负我时我会诉苦。”有的说:“我受委屈时想诉苦。”说出了各种各样的情况,全是他们亲身经历,切身感受过的事情。这时我再让他们读,发现很多孩子都是皱着眉头读的,他们自然而然的就读出了小牛那种伤心、失望的心情。在后来小动物们看到启事后高兴地和小牛交朋友时有许多对话,需要带着高兴的感情来读。我也用了同样的方法,我告诉他们:“上次诗歌朗诵比赛我们得了第一名。”(这之前他们不知道)他们听了后立刻欢呼、跳跃起来。这时我引导他们读这一部分时,他们个个都是满脸微笑,神采飞扬的。
条据启事的教案篇4
教学目标(体现出“三维”):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在朗读课文中,知道小牛的两张征友启事内容分有什么不同,懂得与人交往时,既要考虑到自己的需要,也要考虑到别人的实际情况。
(3)领悟两张不同的征友启事引起的不同结果。
教学重点:
分析两张征友启事不同的内容引发的不同结果。
教学难点:
在对比观察和对比阅读中,体验人物的情感。深层次探究小牛第一次交不到朋友的原因。
?学情分析】
虽然本课生动有趣,适合学生阅读体验,但由于低段孩子知识经验不足,认知水平不高,语言能力受到一定限制,所以在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的朗读指导,要努力创设情境让学生表达与交流,说出自己的'个性化阅读体验。
?设计脉络】
在教学设计中,我准备以“以学定教”的原则设计教案。加强对文本的细读,让学生深度接触文本,并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体验。抓住设计的“两线”去完成教学任务,本文的“教线”是分析两张征友启事的不同,“悟线”是明白在与人交往时,既要考虑到自己的需要,也要考虑到别人的实际情况。
?教学过程】
一、谈话解题
1、今天,我们一起来聊聊朋友这个话题:有一头小牛很孤独,很想交朋友,你们想知道他怎么做的吗?就一起来学习课文《征友启事》(板书课题)。
2、读题质疑:读了这个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教师启发学生提问,注意引领对修饰语“征友”的解读,如:启事是什么意思?征友又是什么意思?小牛想征什么样的朋友?谁成了他的朋友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本环节设计略,应要求学生在课前预习内完成)
三、精读理解,感悟内化
1、了解第一张征友启事
(1)抽生读第一自然段,读后学生进行朗读评价。理解“孤单”一词的含义。
相互说说,你在什么时候会感到孤单。把自己当作孤单的小牛,同桌互读,体会小牛的心情,注意读出“很想”找朋友的愿望。
(2)探究第一张征友启事
(出示第一张征友启事的内容。我想找这样一个朋友:能陪我一起吃草,一起玩耍,一起晒太阳,一起学耕田。谁能做到,欢迎联系……)
a、自由朗读,思考:小牛找朋友的条件是什么?你觉得他能找到朋友吗?请说出你的理由。
(小组合作学习,解决问题,并在集中探究式进行汇报)
(注意引导学生理解“做到以上几点”等词句的含义)
b、角色转换,深入探究:假如你是山羊、猎狗、花猫、马驹,看到这张征友启事后会想些什么?
(让学生体会兴奋走来,却又一个个摇着头离开的心情)
(让学生戴着头饰表演读,每个学生都参与朗读、表演,再次感悟小动物们渴望交朋友的心情及交不到朋友的失望。要抓住“兴奋地走来,又摇着头离开”等词句的含义)
2、对比感悟第二张征友启事
(1)过渡:小牛没有找到朋友,很失望,就去找老牛。老牛会对小牛说些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读读第五、六两个自然段。
(2)对比探究第二张征友启事
(出示第二张征友启事的内容。我想找这样一个朋友:能陪我一起吃草,或者一起玩耍,或者一起晒太阳,或者一起学耕田。谁能做到其中一点,欢迎联系……)
a、探究不同点:自由读,理解“或者”的意思,对比“谁能做到,欢迎联系”与“谁能做到其中一点,欢迎联系”这两句话的不同。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两句话的意思。
(先在小组内理解,再进行集中汇报)
b、角色转换,深入探究:假如你就是山羊、猎狗、花猫、马驹,看到这张征友启事后,又会想些什么?
(先指名说,然后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小动物们说的话,体会小动物们看到启事及交到朋友后的高兴心情)
3、感悟内涵
(1)第一层思考:你认为后来小牛找到许多朋友的原因是什么?
(2)第二层思考:在实际生活中,怎样才能交到朋友呢?
(学生个性体验如:“在与人交往时,既要考虑到自己的需要,也要考虑到别人的实际情况”,“既要有与人交往的愿望,又要有行动”等等,只要能讲出令人信服的理由,教师都应该给予肯定。)
四、总结与拓展
1、你喜欢课文中的谁?说说理由。
2、你想找什么样的朋友?同学之间互相说一说。
3、总结:朋友能与你一起克服困难,驱逐寂寞,享受快乐。如果你能既想到自己的需要,又充分考虑到他人,一定能交到许多好朋友。
?板书设计】
征友启事
我想找这样一个朋友:能陪我一起吃草,一起玩耍,一起晒太阳,一起学耕田。谁能做到,欢迎联系……
我想找这样一个朋友:能陪我一起吃草,或者一起玩耍,或者一起晒太阳,或者一起学耕田。谁能做到其中一点,欢迎联系……
第一张启事 第二张启事
兴奋来,摇头走开 热闹 团团围住
(在与人交往时,既要考虑到自己的需要,也要考虑到别人的实际
条据启事的教案篇5
活动名称:征友启事(快乐阅读)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能说出两个征友启事的不同。
2、模仿小牛征友的方法,提高交友技能。
活动准备:
1、两个“征友启事”的范例
2、录有故事内容及“征友启事刚刚贴出至又贴出了一张征友启事”一段故事内容的磁带。
3、与幼儿人数相符的《快乐阅读》图书。
活动过程:
一、游戏“找朋友”
1、教师和幼儿随音乐玩“找朋友”的游戏。
2、提问:刚才我们玩的是什么游戏?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好朋友,而且都喜欢交朋友,为什么?
(引导幼儿说出开心、快乐、互相帮助等词语)
可是有一只小牛犊一个朋友也没有,它会怎样呢?
(引导幼儿说出孤单、寂寞、闷闷不乐等,丰富幼儿词汇)
二、比较两个征友启事的不同
(一)理解第一个征友启事
1、教师出示第一个征友启事,请幼儿自由阅读。
2、请幼儿提出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即不认识的字,教师帮助幼儿认读。
3、教师和幼儿共同
4、阅读。提问:征友启事中的“征友”是什么意思?小牛犊想要找什么样的朋友?
5、听录音(征友启事刚刚贴出至又贴出了一张征友启事)提问:第一张征友启事贴出后,都有谁来了?为什么他们兴奋的走来又失望的离开?
(二)、理解第二张征友启事教师出示第二张征友启事,请幼儿阅读。提问:两张征友启事有什么不同?这回能找到朋友吗?为什么?
三、理解故事内容
1、教师请幼儿将《快乐阅读》书翻到“征友启事”这一故事并跟随录音机轻声阅读。
2、教师巡回指导。
3、帮助个别幼儿指读。
提问:第几张征友启事帮助小牛犊找到朋友?都有谁愿意做它的朋友?谁能陪它做什么?
4、讨论:通过这两次征友。
5、小牛犊懂得了一个道理。
6、相信小朋友们也明白了这个道理。
7、是什么呢?你们来说说?
8、教师小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
9、我们在和朋友交往时应该多看到他的优点。
10、这样我们就会有很多朋友。
四、游戏“征友”
1、请幼儿互相讨论、交流:你想找什么样的朋友呢?
2、请幼儿说说自己想找什么样的朋友?
3、鼓励幼儿现场征友,把自己想找什么样的朋友说给其他人听,然后把自己找到的朋友请到前面来。
4、幼儿和找到的朋友共同玩“找朋友”的游戏。还为幼儿创设了一个能够使其自由探索。
条据启事的教案篇6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小牛的两张征友启事的不同和引发的不同结果。
2、懂的与人交往时,既要考虑到自己的需要,也要考虑到别人的实际情况。
3、掌握“团”的正确书写。
二、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小牛的两张征友启事的不同引发不同结果。
三、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动物头饰,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有好朋友吗?有好朋友的感觉怎么样?昨天我们认识了一位动物朋友,是谁?他很孤单,于是写了一张征友启事,结果怎么样了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这一课。师板书课题。
(二)复习生字词。
1、抽读生字卡片。
2、开火车读词语。
(三)复习课文内容。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小牛写了几张征友启事?每次的结果怎么样?
(四)细读理解感悟,指导朗读。
1、学习课文1——3自然段
(1)全班同学齐读1——3自然段,找出第一张启事的内容,学生汇报,课件出示。
①师引导:小牛想找一个怎样的朋友?它要求朋友为他做什么?这张启事刚刚贴出,动物们是怎么样的反应呢?
出示课件:动物兴奋地跑过去的图和句子“动物们都兴奋地跑过去。”
②师:读读这句话,动物们为什么这么兴奋呢?你能不能通过朗读把动物的心情表达出来?(学生自由读练读,个人读。)
③师:如果你是其中的一只小动物,看到这张启事后你愿意做小牛的朋友吗?为什么?(学生回答)
④师:动物们的心情和同学们的心情一样,我们看看动物们的表现怎么拉?出示动物离开的画面和句子“可是看完了,又一个个摇着头走了”。
这是动物们的心情怎么样?你能读好这句话吗?(学生自由练读,指名读)
(2)师总结:小牛写第一张征友启事找到了朋友吗?为什么找不到?(板书:一个朋友也找不到)
2、学习6——13自然段。
(1)师过渡语:小牛没找到朋友,多伤心啊,他跑到老牛那里诉苦:“唉,世界怎么大,我怎么连一个朋友也找不到呢?”老牛听了小牛的怨言,教了他一个办法,大家想知道什么好不办法吗?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6——13自然段,看你能读懂什么?(学生汇报。)
课件出示:第二张征友启事。学生齐读后在出示第一张启事,学生对比读,比较有什么不同。
生:多了“或者”和“其中一点”。师:“意思有什么改变”?
(2)师:新的征友启事刚一贴出,动物们是怎么样反应呢?请一个同学读读第8自然段。
(3)师:多热闹的场面啊,大家把小牛团团围住了,现在老师是小牛,哪些同学来做小动物把老师团团围住?全班同学读第8自然段,老师和几个同学做团团围住的动作。
(4)师:动物们会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动物,读读他的话。课件出示动物的四句话。学生比较和书上的有什么不同,意思一样吗?同一个意思可以用不用的字来表达,让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丰富多彩。
(5)结果小牛怎么样?学生带着高兴的心情读13段,师板书:找到了许多朋友。
(五)小组讨论:小牛为什么第一次找不到一个朋友?第二次能找到许多朋友呢?
(六)分角色表演6——13自然段,老师采访几只动物,你为什么要和小牛做朋友?
(七)指导写“团”字。
1、生观察“团”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师范写,生练写,评议。
(八)作业:请你也仿照小牛写一张征友启事,最后祝同学们能找到自己称心如意的好朋友,播放《好朋友》歌曲结束。
五、板书:
10、征友启事
第一次:没找到一个朋友
第二次:找到了许多朋友
条据启事的教案篇7
课题:快乐读书屋七 征友启事
教学日期:
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征友启事”的故事,使学生懂得在生活中要善于发现每个人的优点。与人合作才能结交许多好朋友。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认识10个生字。
教学重点:1.认识10个生字。
2.读懂课文。
教学难点:1.采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2.体会小牛犊的两次征友为什么回有不同的结果。
教学时间:一课时
一.现场调查,导入新课
1.现场调查:你有几个好朋友,这几个好朋友分别有什么优点?
2.小牛犊怪孤单的,他一心想找个好朋友,他找到好朋友了吗?让我们共同走进今天的快乐书屋。
二.自由读课文,自主感知。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2.小组互动小组内互读课文,比一比,看谁读的正确、流利、有感情。
3.集体交流讨论:小牛犊两次正友会有不同的结果。
三.自主合作,表演结合。
分角色表演
四.检查识字
五.作业: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 中班唱歌教案7篇
★ 应彩云教案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