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要确保教案的内容与学校的核心价值观一致,教案通常包括课程大纲,课程目标,学习目标和评估标准,以便教师能够量化学生的学习成果,下面是美篇六六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大班纸的魔术教案6篇,感谢您的参阅。
大班纸的魔术教案篇1
设计意图:
在一次幼儿园组织的活动中,幼儿们对台上表演的魔术非常感兴趣,时刻发出惊叹声。当我问他们叔叔阿姨们怎么变魔术时,他们异口同声的回答:“他们身上有魔法!”于是我设计了这个“小小魔术师”的活动。让幼儿通过观察、想象、变通等方法寻找魔术中的秘密。让幼儿明白,魔术师本身并不具有魔法,他们只是运用了聪明才智,创作出一个个有趣的魔术。只要我们找出其中的`秘密,就能破解这些魔术,如果我们能开动脑筋,灵活运用,也能成为小小的魔术师。
教学目标:
1、学用逐步质疑法去寻找小魔术中的秘密,培养幼儿对事物的探究兴趣。
2、启发幼儿想像与变通,培养观察力、注意力和动手动脑的能力。
准备:绳子若干、报纸、杯子若干。
教学过程:
1、相互讨论看过的魔术。
2、魔术:小老头
调动幼儿探索魔术的兴趣。
3、魔术:剪绳子
引导幼儿对分解动作提出质疑,去破解魔术中的小秘密。
4、魔术:变杯子
幼儿讨论魔术中的秘密,并动手操作。
5、小结:魔术是人们用聪明才智创造出来的一种活动。它本身是没有魔力的。只要我们动脑筋想办法,也能成为小小魔术师。
大班纸的魔术教案篇2
活动设计背景
在平时的课堂中,我发现好多孩子都不愿意主动的表达自己的想法,所以我创设了这样一节将语言课与绘画课相整合的课,目的是利用小小魔术师这个角色调动幼儿的兴趣,在添画的过程中调动幼儿的想象能力,从而达到幼儿主动表达自己的想法的目的。
活动目标
1、魔法变变变,在有趣的添画中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2、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创作能力、语言的组织能力和语言的表达能力。
3、激发幼儿主动发达自己想法的乐趣。
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5、提高幼儿思维的敏捷性。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难点:幼儿的语言组织和语言的表达。
活动准备
1、人手一盒水彩笔。
2、每人一张画有图形的纸。(三角形、圆形、正方形、半圆形、长方形)
3、老师要展示的作品一份。
活动过程
一、 引入:
1、师述:孩子们看过魔术表演吗?那你们想不想自己变魔术呢?今天魔术师姐姐带你们一起去变魔术。首先,由我为大家表演一个小魔术。(语气和表情是可以让孩子们很开心、很迫不及待,想玩的那种感觉)(出示道具)
2、问:看,我的道具是什么?(三角形)我还有一根魔术棒。
问:看我把这件道具变成了什么?(一座房子)
3、师述:对,一座房子。你们想变一变吗?
问(1)看一看你的道具是什么?(请孩子回答:三角形、半圆形、长方形、椭圆形)
(2)想一想你准备将手中的道具变成什么?(注意鼓励、延伸。个别孩子介绍完后注意及时给予评价,调动孩子的积极性)
a、我想变一个小提包。(师:一个漂亮的提包,送给妈妈,妈妈一定会很高兴的)
b、我想变一只小白兔。(师:一只可爱的小兔子,让人非常喜欢)
c、我想变一把雨伞。
d、我想变一条小鱼。(师:一条在水中自由自在游泳的鱼儿)
下面把你想到的东西变出来!变的时候不要讲话,自己变自己的,看谁变得又快又好。
二、添画(放背景轻音乐)老师指导
三、引导孩子大胆的介绍自己的成果:
1、师:小魔术师们,你们变好了吗?放好魔术棒,(一定要让孩子们把笔放好后,再讲下面)请将你变出来的东西与你的同伴相互交流一下,介绍一下你的作品(说说你用的什么图形,并把它变成了什么?)了解你的同伴变的是什么?
2、看来你们的魔术变得非常的成功,谁愿意上台来把自己的作品介绍给大家?(个别孩子介绍完后注意及时给予评价,不一定非要每个讲完都评价,选择性的评价,讲完后将作品展示在黑板上)
a、我用圆形变成了福娃京京。
(师:福娃是奥运会的吉祥物,晶晶像一只可爱的大熊猫,它代表五环旗中黑色的一环)
b、我用三角形变成饼干。(师:又香又脆的饼干,真的非常的好吃)
c、我用长方形变成了热带鱼。师:多有创意,想像力可真丰富。
d、我用正方形变成了电视。
小结:小魔术师们真厉害,一个小小的图形经过你们的魔术棒变出了那么多的好东西。
3、说说你为什么要这样变?
a、因为我最喜欢吃西瓜;
b、我觉得道具的样子很象娃娃的头。
师:这个魔术师观察的真仔细,我们要向他学习。
c、我觉得它的样子好看。
3、问:告诉大家你的同伴变的是什么?(伞、蘑菇、房子、花、太阳……)
4、那你最欣赏谁的作品?为什么?(把好的作品贴在黑板上)
5、那你们想不想知道姐姐变的是什么呢?(想)先闭上眼睛,我数到三再睁开。——1、2、3(出示我的作品——蘑菇房(把它贴在黑板上))
师:一座非常漂亮、可爱的蘑菇房。
6、小结;(指着黑板上已婚贴上的作品说)看,这里还有可爱的小兔子,非常漂亮的蘑菇、自由自在游泳的鱼儿,我们的福娃晶晶……真是一幅五彩缤纷的图画,它把我们带进了美丽的童话世界。
四、学编广告词:
1、师:这么好的作品,怎么才能让别人记住它们,喜欢它们呢?(让幼儿思考讨论后回答)
(生说自己的想法)
2、(师提出自己的想法,并实施)我想了一个好办法,为它们打广告。我的广告语是这样设计的:“半圆形,变蘑菇房,蘑菇房是兔子温暖的家。”
3、到你好朋友那里介绍你的作品,让它也喜欢你的作品。
4、请孩子上台说。
五、结束语:
小魔术师们,变出那么多的作品,高兴吗?还想玩吗?下次姐姐带你们变解绳子的魔术。今天我们就玩到这里,再见。
教学反思
1、本节课从语气上表情上来讲都应该是高昂,可以调动孩子们积极性的那种感觉,不可以低沉。
2、在过程中应该随时关注孩子们的,认真听孩子们的回答,并及时的给予点评(适当的展开)、鼓励、帮助或是指正。
3、在画的时候注意观察谁画得好,介绍作品时就可以叫这个孩子来介绍。若有不会画的,可以悄悄的给予帮助,最好不被发现。
4、本课的亮点和都应该是编广告语,所以这块用的时间相对来说可以稍多一点。所以应该要注意把握画的时间和介绍自己作品的时间,若画的时间超过八到十分钟的话,那么就可能造成编广告语的时间不够,结束语就显得太仓促。
5、整节课的环节还是很紧凑,设计也还行。
大班纸的魔术教案篇3
音乐欣赏《小猫圆舞曲》
设计意图:
音乐创作来源于生活,缺乏体验的创作和表现是苍白和没有生命力的,它唤不起听者的共鸣,更激发不了听者表现的欲望。有了感情的音乐,才能深深打动每一个聆听者,才能产生共鸣,并有感而发。当我第一次听到《小猫圆舞曲》这首曲子,音乐中诙谐、有趣的旋律变化,牢牢吸引了我,不自觉就想起了我家小猫捉迷藏、伸懒腰的样子,并勾起了我童年“养猫”的回忆。我愿意和孩子分享我的快乐,并有感而发地设计了这个活动。
活动目标:
1、初步感受《小猫圆舞曲》诙谐、舒展的`特点。
2、能够愉快的、主动地参与感受、体验活动,并能合作、创造性地进行游戏和表演。
3、通过橡皮筋操作、听故事、做游戏等方式,进一步表现和理解音乐的结构和情绪。
4、通过整体欣赏音乐、图片和动作,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内容。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生活中见过猫并对猫的形态、生活习性有所了解。
2、物质准备:橡皮筋玩具人手一个;录音机、音乐;大型躲藏物。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主题,回忆已有经验,引起幼儿欣赏兴趣。
师:1、小猫怎样叫的?
2、小猫是怎样给自己洗小脸蛋的?
3、小猫又是怎样伸懒腰的?
(二)、幼儿安静欣赏音乐,用自己的方式诠释对音乐的理解。
1、教师介绍曲名,幼儿安静倾听音乐一遍。
师:你觉得小猫在干什么?
2、幼儿边听音乐边做动作,尝试在座位上表演。
师:你的小猫在干什么?请小朋友边听音乐边用动作表现出来。(三)、教师借用橡皮筋的伸缩特点,帮助幼儿了解音乐中的张驰变化。
1、幼儿看教师用橡皮筋听音乐表演一遍。
师:小朋友看看,老师的小猫在干什么?
2、老师借用故事帮助幼儿理解音乐。
3、幼儿玩橡皮筋玩具,跟随老师再次欣赏音乐一遍。
4、幼儿用橡皮筋玩具,自己独立表演一遍。
(四)、启发幼儿用身体表现小猫偷看、躲藏时的姿态和神情。
1、启发幼儿借用躲藏物用身体表现小猫。
2、启发幼儿脱离躲藏物用身体表现小猫。
(五)、师幼玩游戏,幼儿再次完整地感受音乐。
(六)、听《梦幻曲》放松,小猫变成天使小猫飞走了…
大班纸的魔术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通过玩颜色,对色彩的变化感兴趣。
2、学习简单的拓印方法,发展幼儿的想象力。
3、能在集体面前大胆发言,积极想象,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4、能认真倾听同伴发言,且能独立地进行操作活动。
活动准备:
准备红、黄、蓝三种颜料,每人准备毛笔一支、调色盘一个,铅画纸、白纸、夹子等。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引起兴趣。
师:"今天王老师要请小朋友一起来当小小魔术师好不好?"教师出示调色盘,引导幼儿认识一下颜色:"你们看,老师盘子里准备了一些颜料,这些颜料是什么颜色的呢?"(红、黄、蓝)
2、引导幼儿大胆的尝试变色游戏。
(1)师示范并讲解:"今天我们就要用红黄蓝三种颜色来变魔术看看王老师是怎么来变的好吗?先拿一支毛笔蘸点水蘸上红色,把它放在盘子里,然后呢再蘸点黄色,把红色和黄色搅和在一起变变变,你们看变出了什么颜色?(橘黄色)把变出来的颜色涂在这个铅画纸上。"师再选择别的颜色用同样的方法进行变色1-2次。
(2)幼儿进行调色操作,教师观察,并进行适当指导。鼓励幼儿大胆地进行变色。
师:"现在王老师要请小朋友来变魔术了,看看哪个小朋友变的颜色最多,变出来的颜色我们把它涂在铅画纸上,呆会有大用处。"(提出卫生要求--魔术师要小心啊,千万别把魔术变到外面,
(3)学习拓印的方法:(师出示一张白纸)"看王老师手里有一张白纸,我们把它按在刚才画好的画上,用夹子夹住,然后轻轻的在上面压压,再轻轻的提起来,你们看印出了什么?"
3、添画。
(1)师示范给印出来的画添画。"王老师觉得有点象一只螃蟹的壳,王老师把它变一变,变成一只螃蟹行不行。"
(2)幼儿操作。鼓励幼儿大胆想象,添出与其他小朋友不一样的画。
4、分享活动的乐趣,积累经验。
教师展现幼儿作品,让幼儿互相欣赏作品,教师及时鼓励、表扬一些作品富有创造力的幼儿。
教学反思
1、本节课从语气上表情上来讲都应该是高昂,可以调动孩子们积极性的那种感觉,不可以低沉。
2、在过程中应该随时关注孩子们的,认真听孩子们的回答,并及时的给予点评(适当的展开)、鼓励、帮助或是指正。
3、在画的时候注意观察谁画得好,介绍作品时就可以叫这个孩子来介绍。若有不会画的,可以悄悄的给予帮助,最好不被发现。
4、本课的亮点和xx都应该是编广告语,所以这块用的时间相对来说可以稍多一点。所以应该要注意把握画的时间和介绍自己作品的时间,若画的时间超过八到十分钟的话,那么就可能造成编广告语的时间不够,结束语就显得太仓促。
5、整节课的环节还是很紧凑,设计也还行。
大班纸的魔术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运用多种感官初步感知白糖、盐溶解在水里后水会变味。
2、幼儿从实验中体会到操作的乐趣。
3、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4、能用较清楚的语言讲述自己的观察和发现。
「活动准备」
1、水壶、透明一次性杯子若干、碟子
2、白糖、盐每组一份。
3、记录表、笔每人一份。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主题。
1、看情景观察:教师表演,口渴了喝水。
提问:你们知道我在喝什么吗?
对了,我喝的是水,你们都喝过水吧,你们觉得水是什么味道?
小结:白开水淡淡的,没有味道。我们每天都要喝适量的白开水,身体才会健康。
2、感知水的奇妙。
教师变魔术:把白糖和水混合,然后让小朋友猜猜水会变成什么味道。
请个别小朋友尝一尝,提问:请你告诉大家你喝了这水是什么味道的,你觉得好喝吗?
3、交流谈话:淡淡的水怎么会变成甜甜的水?
二、比较糖和盐
1、教师出示盐和糖,让幼儿观察,比较盐和糖有什么区别
小朋友你们知道老师手上这个是什么东西吗?
2、提出问题:淡淡的水加入盐会变成什么味道,加入糖又是什么味道?
3、教师示范操作。
4、出示记录表,引导幼儿学习记录。
三、幼儿探索:变甜甜的水
1、交代要求幼儿操作:请小朋友每人拿两只杯子,尝试把盐和糖分别放入不同的杯子里。
2、交流:你刚才是怎么变的?先拿什么?然后做什么?加什么?用标记图表示出幼儿操作的过程。
3、小结:真奇妙,淡淡的水中加入糖就变成了甜甜的糖水,淡淡的水中加入盐就变成了大咸咸的糖水。
大班纸的魔术教案篇6
一、部分动作建议
1、戴好帽子准备
2、手持帽沿,跟着音乐的节奏左右摇摆四下
3、将帽子拿下,让观众检查帽子。(看一次,收回一次,一共让观察看两次)
4、单手持帽子,帽兜朝上,另一只手做在空中抓魔法放进帽兜的动作
5-7、重复
8、将帽子里的拉出,收回。共两次
9、向观众致谢
二、教学活动建议
?活动目标】
l、感受乐曲中三拍子节奏和aab的曲式结构
2、表现魔术师神气、幽默的表演特点
3.体验与老师、同伴一起表演变魔术的乐趣
?活动过程】
1、视觉感受:魔术师做了什么?
(1)完整欣赏魔术表演一遍,初步感受音乐性质和肢体动作
提问:刚才魔术师在表演的时候做了哪些事情?请你用动作表现出来。
练习:将个别孩子所表现的动作让同伴来学习,重点,练习四次
(2)出示部分图谱小结:魔术师要做整理帽子、检查帽子、施魔法、变花、谢幕等动作
(3)再次完整欣赏魔术表演,初步理解乐曲的'aab曲式结构
(4)出示完整图谱小结:魔术师要整理帽子、检查帽子、施魔法两次,才把花变出来。
2、听觉感受:魔术师在什么时候做什么动作?
(1)完整欣赏音乐,听到整帽子的音乐摸摸头
(2)再次完整欣赏,听到整帽子的音乐摸摸头,听到变花的音乐挥挥手。
3、完整练习:学做魔术师
(1)跟着音乐和教师一起完整表演,注意倾听整帽子的音乐和变花的音乐。
(2)看图谱,在教师的简单提示下尝试完整表现
4、综合表现:我是小小魔术师
用上魔术师,完整表现音乐,能跟着音乐表现魔术师变魔术的情境,准确地掌握三拍子的节奏。
三、友情提示
1、活动前可让孩子观看一些魔术表演,感受魔术师神奇、幽默的表演特点。
2、延伸活动:可选取两至三种乐器进行打击乐的活动。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