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的编写需密切关注学校的教学大纲,以确保实际教学内容与进度保持一致,达到预期效果,通过反思教案的实施过程,教师能够发现自身的不足并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下面是美篇六六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小实验教案推荐5篇,感谢您的参阅。
小实验教案篇1
一、概述与目标本活动是一个实验、观察、探索发现的科学活动。
幼儿通过观察盐溶解到水里及蒸发、结晶的过程,了解使盐结晶的方法,感知盐的结晶现象,进而探究盐结晶过程中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感知水的三态变化现象。
二、活动准备准备食盐、小玻璃罐、钉子、细绳、汤匙、小木条、一杯盐水、一杯淡水。
三、内容、活动形式与方法本活动分两部分:
1、观察盐的结晶
2、探究盐结晶过程中水到哪里了。
(一)做一做,看一看,盐水变成了盐。
1、尝一尝出示一杯盐水和一杯淡水,让幼儿品尝,说说它们的不同味道,知道水咸是因为水里有盐。
2、做一做(1)在小玻璃罐中装满热水,一次放入一汤匙盐并加以搅拌,使盐水全部溶化。反复这样操作,直到盐不能再溶化为止。(2)在细绳一端绑上重物(如钉子),使之垂直浸入盐水中,另一端系在小木条中间,把小木条横放在罐口上,然后把罐子放到阳光下。
3、看一看(1)请小朋友每天观察,看罐子里水位的变化,并在罐子外用彩笔做标记,直到水完全蒸发掉为止。(2)观察绳子的变化,细细的绳子上出现了许多白色的东西,尝起来咸咸的。
(二)想一想
1、罐子里的水跑到哪里去了?实验观察水蒸发为水蒸汽的现象。(1)引导幼儿观察热水中冒出的热气。(2)试一试,把一块玻璃罩在热水杯上,引导幼儿观察玻璃上形成的水珠。交流讨论:水变成水蒸气,遇到玻璃,又变成了水。
小结:罐子里的`水蒸发成水蒸气,跑掉了。(在讨论时,引导幼儿回忆冬天嘴里呼出的气体,水开时壶上冒出来的热气,冷天房间玻璃上的水珠等。)
2、试一试,想一想,绳子上的白块是什么?探究问题:(1)水到哪里了。(2)绳子上怎么会有盐。在组织幼儿观察盐结晶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幼儿同时把盐水滴在镜子上,等水蒸发后,让幼儿观察镜子上留下了什么。(引导幼儿尝一尝,再用放大镜观察盐的结晶体,并把观察到的盐晶体画下来。)
四、活动建议
1、本活动也可用糖水代替盐水,再做一次相同的实验,制作糖的晶体,并在放大镜下观察糖的晶体。
2、观察活动应选择在阳光下温度高时进行。温度越高,蒸发得越快,盐结晶得也越快;盐水的浓度越大,绳子上结晶的盐越明显。
3、夏季气温高时,蒸发时间需3″5小时,就可看到结晶的过程。
4、本活动可与水的三态组成系列活动,以探究问题水跑到哪里去了为线索,使幼儿通过实验观察活动探索发现水蒸发的科学现象。编辑:elain
小实验教案篇2
一、初中化学实验常用仪器和药品的取用规则
(一)初中化学实验常用仪器
1、试管 (1)用途:
a、在常温或加热时,用作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 b、溶解少量固体 c、收集少量气体 (2)注意事项:
a、加热时外壁必须干燥,不能骤热骤冷,一般要先均匀受热,然后才能集中受热,防止试管受热不均而破裂. b、加热时,试管要先用铁夹夹持固定在铁架台上(短时间加热也可用试管夹夹持). c、加热固体时,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且未冷前试管不能直立,避免管口冷凝水倒流使试管炸裂. d、加热液体时,盛液量一般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防止液体受热沸腾溢出),使试管与桌面约成45°的角度(增大受热面积,防止暴沸),管口不能对着自己或别人(防止液体喷出伤人).
2、试管夹
(1)用途:夹持试管
(2)注意事项:①从底部往上套,夹在距管口1/3处(防止杂质落入试管) ②不要把拇指按在试管夹短柄上.
3、玻璃棒
(1)用途:搅拌、引流(过滤或转移液体). (2)注意事项:①搅拌不要碰撞容器壁②用后及时擦洗干??
4、酒精灯
(1)用途:化学实验室常用的加热仪器 (2)注意事项:
①使用时先将灯放稳,灯帽取下直立在灯的右侧,以防止滚动和便于取用. ②使用前检查并调整灯芯(保证更好地燃烧,火焰保持较高的的温度). ③灯体内的酒精不可超过灯容积的2/3,也不应少于1/3(酒精过多,在加热或移动时易溢出;酒精太少,容器内酒精蒸气混入空气易引起爆炸). ④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防止酒精洒出引起火灾)
⑤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直接点燃另一酒精灯,应用火柴从侧面点燃酒精灯(防止酒精洒出引起火灾). ⑥应用外焰加热(外焰温度最高). ⑦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吹熄.(防止将火焰沿着灯颈吹入灯内) ⑧用完后,立即盖上灯帽(防止酒精挥发使灯芯水含量相对变多而不易点燃). ⑨不要碰倒酒精灯,若有酒精洒到桌面并燃烧起来,应立即用湿抹布扑盖或撒沙土扑灭火焰,不能用水冲,以免火势蔓延.
5、胶头滴管、滴瓶
(1)用途:①胶头滴管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②滴瓶用于盛放少量液体药品. (2)注意事项: ①先排空再吸液;
②悬空垂直放在试管口上方,以免污染滴管;
③吸取液体后,应保持胶头在上,不能胶头在下或平放;(防止液体被沾污,或腐蚀胶头) ④除吸同一试剂外,用过后应立即洗净,再去吸取其他药品;(防止试剂相互反应变质) ⑤滴瓶上的滴管与瓶配套使用,滴液后应立即插入原瓶内,不得弄脏,也不必用水冲冼.
6、铁架台(包括铁夹和铁圈)
(1)用途:用于固定和支持各种仪器,一般常用于过滤、加热等实验操作. (2)注意事项:
a、铁夹位置要向上,以便于操作和保证安全. b、重物要固定在铁架台底座大面一侧,使重心落在底座内.
7、烧杯
(1)用途:用于溶解或配制溶液或作较大量试剂的反应容器.
(2)注意事项:受热时外壁要干燥,并放在石棉网上使其受热均匀(防止受热不均使烧杯炸裂),加液量一般不超过容积的1/3(防止加热沸腾使液体外溢).
8、量筒
(1)用途:量取液体的体积
(2)注意事项:不能加热,不能作为反应容器,也不能用作配制或稀释溶液的容器.
9、集气瓶 (瓶口上边缘磨砂,无塞) (1)用途:
①用于收集或短时间贮存少量气体. ②用作物质在气体中燃烧的反应器. (2)注意事项: ①不能加热
②收集或贮存气体时,要配以毛玻璃片遮盖
③在瓶内做物质燃烧反应时,若有固体生成,瓶底应加少量水或铺一层细沙.
10、蒸发皿
(1)用途:用于蒸发液体或浓缩溶液. (2)注意事项:
①盛液量不能超过2/3,防止加热时液体沸腾外溅 ②均匀加热,不可骤冷(防止破裂) ③热的蒸发皿要用坩埚钳夹取.
(二)实验室药品取用规则(熟悉化学实验室药品的一些图标)
1、取用药品要做到“三不原则”①不能用手接触药品 ②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直接去闻药品(特别是气体)的气味(用手轻轻搧动,使少量气体飘入鼻中) ③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2、注意节约药品.如果没有说明用量,就用最少量:液体取用1~2ml,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
3、用剩药品要做到“三不一要”①实验剩余的药品既不能放回原瓶 ②也不能随意丢弃 ③更不能拿出实验室 ④要放入指定的容器内.
4、实验中要注意保护眼睛.
(三)固体试剂的称量
仪器:托盘天平(托盘天平只能用于粗略的称量,能称准到0.1克) 步骤:调零、放纸片、左物右码、读数、复位
使用托盘天平时,要做到①左物右码;添加砝码要用镊子不能用手直接拿砝码,并先大后小;称量完毕,砝码要放回砝码盒,游码要回零. 药品的质量=砝码读数+游码读数
若左右放颠倒了,药品的实际质量=砝码读数-游码读数
②任何药品都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中称量,干燥固体可放在纸上称量,易潮解药品要在(烧杯或表面皿等)玻璃器皿中称量. 注意:称量定量的药品应先放砝码,再移动游码,最后放药品;称量未知量的药品则应先放药品,再放砝码,最后移动游码.
(四)连接仪器装置
1、玻璃导管插入胶塞(用水润湿)
2、玻璃导管插入胶皮管(用水润湿)
3、胶塞塞进容器口
(五)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二、药品的取用
1、固体药品的取用(存放在广口瓶中)
(1)块状药品或金属颗粒的取用(一横二放三慢竖) 仪器:镊子 步骤:先把容器横放,用镊子夹取块状药品或金属颗粒放在容器口,再把容器慢慢地竖立起来,使块状药品或金属颗粒缓缓地沿容器壁滑到容器底部,以免打破容器. (2)粉末状或小颗粒状药品的取用(一斜二送三直立) 仪器:药匙或纸槽
步骤:先把试管倾斜,用药匙(或纸槽)把药品小心送至试管底部,然后使试管直立起来,让药品全部落入底部,以免药品沾在管口或试管上. 注:使用后的药匙或镊子应立即用干净的纸擦干净.
2、液体药品的取用
(1)少量液体药品可用胶头滴管取用
(2)大量液体药品可用倾倒法.(一倒二向三紧挨) 步骤:
①瓶塞倒放在实验台(防止桌面上的杂物污染瓶塞,从而污染药品); ②倾倒液体时,应使标签向着手心(防止残留的液体流下腐蚀标签), ③瓶口紧靠试管口,缓缓地将液体注入试管内(快速倒会造成液体洒落); ④倾注完毕后,立即盖上瓶塞(防止液体的挥发或污染),标签向外放回原处. (3)一定量的液体可用量筒取用 仪器:量筒、胶头滴管
步骤:选、慢注、滴加
注意事项:使用量筒时,要做到 ①接近刻度时改用胶头滴管
②读数时,视线应与刻度线及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③若仰视则读数偏低,液体的实际体积>读数; 俯视则读数偏高,液体的实际体积t;读数.
三、物质的溶解
1、少量固体的溶解(振荡溶解):手臂不动、手腕甩动
2、较多量固体的溶解(搅拌溶解) 仪器:烧杯、玻璃棒
四、物质的加热
1、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
仪器:试管、试管夹、酒精灯 注意事顶: (1)加热试管内的液体时,不能将试管口对着人;防止沸腾的液体冲出试管烫伤人. (2)若试管壁有水,加热时必须擦干净,防止试管受热不均,引起试管炸裂. (3)将液体加热至沸腾的试管,不能立即用冷水冲洗;因为一冷一热,试管容易炸裂. (4)给试管中液体预热的方法:夹住试管在外焰来回移动便可预热. (5)预热后,集中加热盛有液体的中下部,并不时沿试管倾斜方向上下平移试管,以防止液体受热暴沸而喷出.
2、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
仪器:试管、铁架台、酒精灯
注意点:装置的固定、铁夹夹的位置、管口的方向、加热的顺序 给物质加热的基本方法:用试管夹夹住离试管口1/3处,首先在酒精灯外焰处加热,然后将试管底部集中在外焰处加热.
3、蒸发
仪器:蒸发皿、铁架台、玻璃棒、酒精灯 注意点
仪器的装配:
停止加热:接近蒸干或有大量晶体析出 玻璃棒的作用:加快蒸发、防止液滴溅出
五、混合物的分离
1、过滤和滤渣的洗涤
仪器:漏斗、铁架台、烧杯、玻璃棒 注意点:“一贴”“二低”“三靠”
2、蒸馏水的制取
仪器:铁架台(带铁夹、铁圈)、酒精灯、石棉网、蒸馏瓶、冷凝管、尾接管、锥形瓶、温度计
注意点:沸石——防止爆沸
六、仪器的洗涤
①洗涤时,易溶的直接用水洗,难溶的可以用酸洗,附有油脂的可以用洗涤剂洗后,再用水冲洗. ②洗涤干净的标准:内外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无成股水流下.
七、课本中的重要实验
1、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p12)
2、对人体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p14)
3、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p27)
4、氧气的制取和性质的探究(p39)
5、过滤(p55)
6、蒸馏水的制取(p56)
7、简易净水器(p57)
8、质量守恒定律的探究(p90)
9、炭粉还原氧化铜(p107)
10、实验室制取co2的研究与实践(p110)
11、co2灭火、溶于水、使紫色石蕊变红色原因的探究(p114)
12、燃烧条件的探究(p124)
13、蜡烛燃烧现象的探究(p125)
14、氢气实验室制法(p143)
八、常见物质的颜色、状态及溶解性
1、不溶物:
黑色:mno
2、fe3o
4、cuo、c(石墨、木炭、炭黑、活性炭)、铁粉 红色:fe2o
3、cu、p(红磷) 蓝色:cu(oh)2 白色:caco
3、cao(能与水反应生成白色的微溶于水的氢氧化钙)、p(白磷)
2、易溶物:
白色:kclo
3、kcl、nacl、cacl
2、znso
4、al2(so4)
3、无水cuso4等 紫黑色:kmno4(溶于水溶液紫红色)
3、溶液的颜色:
蓝色:cuso
4、cucl
2、cu(no3)2溶液 浅绿色:feso
4、fecl
2、fe(no3)2溶液
无色:除以上物质外,其他物质的溶液多数是无色.
小实验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理解绘本,了解热胀冷缩的科学现象。
2、大胆思考,运用热胀冷缩原理让乒乓球恢复原样。
3、积极参与科学互动,感受科学现象的奇妙。
【活动准备】
1、国王图片。
2、乒乓球、温度计、热水。
3、ppt《变高变矮的国王》。
【活动过程】
一、出示国王图片。
师:你们看这是谁呀?
师:这个国王有一个特殊的本领,他会变高变矮。为什么能变高变矮,秘密就藏着这本书里,请你们看仔细图,知道了答案举手告诉我。
二、阅读绘本,提炼科学知识。
1、教师讲述绘本。
师:国王什么时候变高?什么时候变矮?
师:炉子烧的旺旺的温度高,国王变高。炉子灭了温度降低,国王变矮。遇热变大,遇冷变小。
师:在生活中也有这种现象,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三、实验,了解原理。
1、投放投影,教师将温度计放在热水冷水中,幼儿观看热胀冷缩。
师:这是什么?温度计里的红色水银,遇热膨胀,遇冷紧缩,这样的现象叫做热胀冷缩。
2、乒乓球实验。
师:教室里有一些瘪掉的乒乓球,如果扔掉就太浪费了。想一想刚才学到的本领,我们可以怎样做让乒乓球鼓起来。
师:在你们桌子上放了瘪掉的乒乓球、装热水的杯子、筷子,请你们仔细看一看摸一摸乒乓球。用筷子夹住乒乓球实验,注意小手不要碰到热水哦。
师:乒乓球恢复原样了吗?乒乓球热胀了。
3、教师黑板上边操作边解释原理。
师:为什么会热胀冷缩呢?原来每一样物体里住着许多分子宝宝,分子非常小,肉眼看不到它,需要用高倍望远镜才能看到。分子宝宝在平静的运动着。当温度升高时他们就会很快运动“好热啊,好热啊,离我远点。”他们会拉开距离,距离一拉开,物体的个子悄悄长大,膨胀了。当温度降低时,他们运动会减慢“好冷啊”他们就会紧紧抱在一起,这样,分子间的距离变小,物体的个子就悄悄变小了,收缩了。这就是热胀冷缩。
4、分子宝宝游戏。
师:我们也来玩一玩热胀冷缩游戏。男孩子当乒乓球,女孩子当分子宝宝。当温度变高时分子宝宝你会怎样?温度降低时分子宝宝又会怎样?听好老师给的温度,你们来玩热胀冷缩的游戏吧。
四、提升经验。
1、生活中热胀冷缩。
师:生活中有哪些热胀冷缩的现象?
师:这里有两个电线杆上面的电线弯弯的.,下面的电线紧紧的。你们觉得哪个是夏天的电线,哪个是冬天的电线?夏天温度高,电线就膨胀变长了,就弯弯的。冬天温度低,电线杆就缩紧,绷的直直的。
2、出示图片,热胀冷缩对生活的帮助。
师:密封的瓶子里的水不能装太多,为什么?夏天温度高,水膨胀。如果瓶子装满了会爆炸的。
师:微波炉里转牛奶,要把袋子的牛奶倒在杯子里。为什么?不然牛奶袋子会爆炸的。
师:夏天,能不能往轮胎里打很多气呀?气膨胀会爆胎的。
师:铁路上有空隙,为什么要有空隙?夏天温度高铁路膨胀,这个空隙就是留给铁路膨胀的哦。
小实验教案篇4
学习目标
1、认识“锤、堵、获”3个字。会写“育、瓶”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成功、实验”等13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
4、体会到做人要谦让,
5、要有先人后己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理解生字词的意思。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知道实验为什么能取得成功。
课前准备
演示实验的课件。收集你所知道的教育家。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明确学习目标
1、出示课题:一次成功的实验
2、质疑提问:读了这个课题,3、你想知道些什么呢?
学生质疑的问题可能有:
为什么要做这项实验?什么人在作呢?又是怎么做的呢?为什么实验能取得成功呢?
教师要以把以上问题写在黑板上。
二、初读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2、边读边画出生字新词。
3、学生再读课文,4、用笔画出不5、容易读准、读好的词句,6、然后反复7、练读,8、直到自己满意为止。
9、指10、名11、读课文,
12、互相评价。
13、课文是按照实验的先后顺序来叙述的,
14、老师板书:实验之前、实验之时、实验之后每部分重点讲了什么?学生边读边想。
15、组织交流。
a.请三个学生分别朗读实验之前、实验之时、实验之后这三部分。
b.再请三个学生分别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三部内容。
三、精读感悟
1、学生自读课文,2、想一想刚才提出的问题,
3、你有哪些已经解决了?
4、组织学生交流已经解决的问题。主要交流以下三个问题:
a.什么人在做实验?
b.教育家为什么要做这项实验?
c.教育家为什么要做这项实验?
在交流第二个问题时,教师可演示实验过程的课件。
四、识字写字
1、课件出示本课的生字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住这些生字。
2、指3、导观察要求会写的字。
a.引导学生分析“绳、险、俩、堵”这4个左右结构的'生字在写时要注意什么?(左窄左宽)
b.引导学生分析“瓶、顺”这两个左右结构的字在写时要注意什么。(左右一样宽)
c.引导学生分析“育、系、茶、危、索、获”这6个上下结构的字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d.引导学生思考写左中右结构的“激”应注意什么。
4、学生写字,5、教师巡回指6、导,7、注意即时评价。
五、实践活动
演示课文中这个实验的课件,鼓励学生课后与同伴一起做一做这个实验。
第二课时
一、继续精读感悟
1、这篇课文你还有哪些问题已经理解了?
2、重点引导讨论“实验为什么能取得成功”这个问题。
a.4人小组讨论。
组长负责整理本组的意见,代表小组进行全班交流。
b.全班进行交流。
学生要抓住重点语句,如:一个女孩低声对两个同伴说:“快!你第一,你第二,我最后。”女孩不假思索地说:“有了危险,应该让别人先出去。”谈自己的看法。通过交流认识到,实验成功的主要原因,一是小女孩具有舍已为人的精神,关键的时刻首先想到的是别人的安危;二是三个学生有合作精神,互相配合得很好。
3、让学生再质疑,4、再释疑。
有感情地朗读人物对话
1、学生先试着自己读一读。注意体会不2、同3、人物不4、同5、的语气。
6、小组内合作读一读。
7、各小组毛遂自荐来读,8、其他小组进行评议。
二、拓展活动
请你写几句话来赞美一下课文中的这位小女孩。写好后和同学交流,也可贴在班级的黑板报上。
小实验教案篇5
设计意图:
一次在科学《沉与浮》课时,我班允正突然问我“老师,那油放到水里会怎么样?”我当时告诉孩子“油放在水、、、”但是我想孩子没有操作实验不能够探索其中的奥秘。于是我就《油和水》这个问题设计本节课,和孩子共同探索。
活动目标:
1、 通过操作感知油和水倾倒、搅拌后分离的现象,对科学探索活动感兴趣。
2、 了解生活中油、水分离的相关现象,体验科学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
活动准备:
每人两杯水、一点蓝黑钢笔水、一杯油、一根竹签、几张油画棒画过的图画、各色颜料水若干。
活动过程:
一、 幼儿动手操作将水里倒进一点蓝黑钢笔水,水和蓝黑钢笔水会怎么样?
师:桌子上有一杯水和蓝黑钢笔水,请小朋友将这两样物品倒在一起看看会发生什么变化!(幼儿操作,并能在操作后讲述结果)
师:恩,蓝黑钢笔水和水相融在一起啦!
二、 幼儿猜想油和水倒在一起会出现什么现象?并记录。
1、 油在水的上面2、油在水的.下面3、油和水相融在一起
三、 感知油和水相互倾倒后分离的现象
1、 请你试一试把油倒在水里或者把水倒在油里会出现什么现象?
2、 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3、 交流你把什么倒入什么?发现了什么?你可以把你的发现记录在记录纸上!
4、 小结:不论油倒在水里还是水倒在油里,油在上面、水在下面,它们是分离的不会相融在一起。
四、通过操作感知油、水搅拌后分离的现象
1、教师引导幼儿观察搅拌时的现象和停止后的现象,并作记录。
用竹签搅拌时是什么现象?停止后是什么现象?
2、幼儿操作说出实验结果。
五、延伸感知油水分离的现象在生活中的运用
幼儿合作涂色。并能够说说为什么颜料水不会和油画棒融在一起。
小结:今天我们通过实验证明油和水是分离的,不会相融在一起。生活中还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小朋友们回到家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来做做这样的实验。
第一次科学实验方法公开课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